成都:一座诗歌构筑的美学圣殿 ■李永才
自唐代以来,成都就成了诗人到此必须要有所表达和抒写的地方。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韦庄、元稹、薛涛、王勃、陆游等,都在成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对成都的历史文化积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都,堪称一座诗歌构筑的美学圣殿。
杜甫的一首《春夜喜雨》,将成都的春天之夜建构成一种传播千年的美学意象,让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恒久地陶醉于那种“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审美情趣中。同样,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恬淡而朴实的叙述中,呈现了这个城市当时的繁盛与闲适。
再看陆游的《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晚年闲居故乡的陆游,回忆当年在成都西郊,被遍种的梅花深深陶醉的情景。诗人对一个城市的物产的钟爱,也一样会引发诗情。元稹对蜀地风物的迷恋和对才女的钟情更是毫不掩饰地流泻笔端。“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薛涛在他眼里,“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寄赠薛涛》)。在他的笔下,成都是一个诗意浓郁、美女如织的地方。
吉狄马加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成都一直是一个在诗的繁荣史上从未有过长时间衰竭的城市。不用再去回顾历史,就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现代诗歌运动来讲,蜀地诗群就是惟一能与北京现代诗群难分伯仲的诗人群体。当然,这一影响深远的现代诗歌运动,其中心就在成都,对外面的人而言,这一切就如同一个诗歌所铸造的神话。”事实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成都,由八大院校、十多个学生诗歌艺术社团参加的“成都大学生诗歌联合会”,编印了《第三代诗人》诗集,并提出了“第三代诗人”的概念。与此同时,“非非主义”、“整体主义”、“莽汉主义”等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社团也相继涌现。
一代又一代诗人在成都将个体的生命体验转化为一个城市集体的,广泛而深入的生命体验。诗歌的血液,始终在成都的历史脉络中流淌。魅力无限的诗意已深深地融入一个城市的公共生活,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主流审美方式。这就是诗歌构筑的世界,充分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精神境界与美学气质。
在时间的深处,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经典的文化记忆,以及它的文化藤蔓和诗意根系。成都尤其如此。独享岷江之水,孕育万顷平原,星罗棋布的古塘水榭,千年流淌的锦江府河,守候着这个城市无处不在的公馆和庄园。每一处都隐约散发出醇厚的诗歌气息。街头巷尾,偶尔闪现的一角青瓦屋檐,一处斑驳断墙,一袭旧袍身影,在诗人的眼里,都可以成为一个陡峭的意象,一缕忧伤的诗情,一首大美的诗歌。透过后现代的物欲和喧嚣,从那些被文化浸淫过的院落或深巷,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内心,无处不闪烁着独特的诗意气质和美学光芒。
翻开成都的文化历史黄页,可以看见,每一页都记载着这个城市口口相传的诗意童话,梳理着古今诗人的深情歌咏。透过成都那些源远流长的历史物象,你可以发现时间深处的真相,那就是这个城市独特的精神世界,被千年诗书养育得越来越具有鲜明的美学气质。在这里,诗歌的美学情趣引领人们具体而真切地感受生活之曼妙,通过诗歌艺术的审美,俯瞰我们现实生命的充盈和自由,并赋予一切日常生活深沉而永久的意义。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诗歌》执行主编。曾领衔主编《中国诗歌版图》《四川诗歌地理》等诗选集]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余晓洁盖博铭)9日,随着创新创业者和与会嘉宾将代表科技力量的“万众一芯”种子放入启动装置,共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