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路5位司机 感谢你们让我没有缺席他的最后三年

成都商报 2018-09-27 03:00 大字

柴英婆婆指着公交站牌上的91路

为了感谢成都91路公交车的5名司机,她在今年中秋节前的一天,登上一辆途经家门口的91路公交车,给司机送去了月饼和一封感谢信,是感恩亦是道别,“以后可能都不会再坐这路车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近三年时间,她每天晚上10点~11点期间坐91路回家的生活片段戛然而止,而另一段关于陪伴和坚持的故事却浮出了水面。

她叫柴英,年届八旬。近三年来坐这路公交,是为了照顾住在养老院的老伴。

关于感恩

“我的任务完成了,谢谢你们每天送我”

回看着公交车上的监控视频,司机张景成觉得,老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善意,“她想感谢我,但又怕耽误了我。”只是,道别时那一句“以后可能不会再坐这路车,我的任务完成了”,让他和另外4位同事心怀挂念,“过去3年,每天晚上都把老人从琉璃场载回莲花一区站,现在老人突然不坐车了,感觉像没有把她安全送到家一样。”感谢信中,一个简单的“莲花新区一位太婆”的落款,和一个眼镜的图案,仿佛表明着老人不愿留名,但希望彼此记得的意愿。

最终,成都商报记者在询问了锦江区多家养老机构后,终于有了老人的消息。老人叫柴英,她自称,近三年来每天深夜坐91路公交车回家,确实是因为每天都去养老院照顾患病的老伴,不过这样的生活,已不复存在,太婆说,虽然不坐这路车了,但一直想感谢一下这5位司机,所以就等着中秋节。“我确实说过,以后可能不会再坐91路车了,任务已经完成了。”

“完成任务”的背后是让人遗憾的消息,太婆的老伴在今年5月21日去世了。 “我们当时在想,也或许是老爷子康复回家了。”公交司机王清明没有猜错,他和同事们每天深夜搭载的,是一位对身患重病的老伴不离不弃的老人。

关于承诺

“你住进养老院,我每天都来看你”

已届八旬的柴老喜欢读书、看央视4套播放的新闻,只是现在这些爱好的时间,从过去的深夜回家后,变成了清闲的傍晚。

其实,和自己同龄的老伴在2004年就患上了脑梗和中风,那时候夫妻俩66岁,尽管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大爷喜欢独自走出家门,但时常会迷路。每次寻找的足迹还没有出海椒市,太婆就在派出所得知了老伴的消息,以至于小区居民再看到她出门找大爷,都说“不用去找了,等会儿警察晓得把他送回来。”

陪伴和照顾,最终阻止不了老伴疾病的恶化,到了2012年,两人74岁,后来因身子不如以前,无法再去搀扶大爷,柴英在2014年底,选择将老伴送到了养老院,在一家养老院住了三个月,她觉得不是很好,最后转到了锦江区益民养老服务中心。

“送养老院是出于无奈,但我跟他说了你住进去,我每天都来看你。”老人说。尽管当时的老伴已经无法听懂这句话,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妻子,但柴英依旧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几个月后,再次看到柴英的照片,养老服务中心一位护理人员很快就认出来,“这是李大爷的老伴,李大爷2015年住到这里后,她每天都会过来,很晚才离开,一直到今年5月大爷去世,期间她还给我们送过锦旗。”

每天下午4点过,柴英就准时出现在养老服务中心,倒了大爷的尿盆,把病房打扫一番,然后坐在床边给大爷喂饭,天色渐晚,还有一堆当天换下的衣服要洗。在这家医养合一的机构,柴英原本花钱请有护工,不过她说:“人家也需要休息,照顾病人应该是大家一起参与,不能因为花了钱就甩手不管了。”

关于爱情

年轻时“哪有不吵架的”,老来“一把屎一把尿”

柴英是部队子弟,小时候跟随父亲从河北到了成都,退休前是厂里面为数不多的女干部,老伴原本是祖籍河南的农民。夫妻俩大学毕业后在兰州工作时相识,去年,他们走过了金婚。

1966年因工厂搬迁,柴英和老伴一起返回了成都,几十年,乡音不改。

谈起和老伴的感情,老人轻描淡写地说:“年轻的时候哪有不吵架的,人老了,就吵不起了。”在她看来,顺境中的感情不足以支撑患难之后的境遇,而在老伴病情加重的过去6年里,柴英一把屎一把尿,尽量让老伴过得舒适一点。

“他有难处,我和他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怎么可能不去照顾他。”不提则罢,当回想起来,太婆干枯的脸颊上,又淌起了眼泪。

照顾老人原本是子女做的事,不过柴老说,老爷子住院就医,联系养老院都是子女在料理,“他们下了班也会到养老中心帮忙照顾,儿女在这方面都没有问题。”

从老伴住进养老服务中心到去世,接近3年时间,她记不得有哪天没有去,当91路公交车司机王清明反复问她,“太婆,你怎么天天都那么晚坐这路车啊?”“我要去养老院照顾我们家老爷子。”她回答道。

莲花新区的门卫对老人的印象是,“每天风雨无阻。”“有时候晚上快12点了,才看到太婆一个人推门进小区,即便是下雨天,她也常深夜回家。”

在91路公交车司机道出太婆每天坐公交车的故事后,网上有人说,“这是爱情该有的样子。”遗憾的是,今年的5月21日,老爷子与世长辞。

关于他们

“看到这群公交司机,让我感到安全”

莲花新区离锦江区益民养老服务中心有接近5公里的车程,有3条线路的公交车在两个区域往返,多坐了几次之后,太婆找到了一个最便捷的乘坐方式:在家门口的莲花一区站坐91路到琉璃一街站下车,再步行到经天路站,转乘3路车到皇经社区站下,再走200米,就是老伴所在的养老中心。

然而,晚上回家尽管还是同一条线路,但并不是每次都顺利。“91路是晚上10点收车,开到琉璃一街站也就在10点40分左右,有时候赶不上,就只能坐3路车到顺江路下,再回家,还要走1公里。”

“不能提前一点走吗?”太婆说,“有时候本来已经收拾完了,正要走,(他)又拉出来了。我一看表,完了完了,91路来不及了,反正也来不及,就安心等老爷子睡了我再走。”于是,太婆不止一次提着绿色的布口袋,在深夜的锦华路边一路小跑,就只为能坐上最后一班91路公交车。琉璃场附近打围修地铁,好几次,她跑错了路。

因为每天回家的时间都是深夜,91路公交车5位开夜班车的司机,认识了太婆,根据老人所说,司机此前的讲述并没有夸张,“每天上车他们都要看我坐稳了,再开车,到了莲花一区站,我下车走上路边的人行道了,我才看到他们把车开走。”

相识的时间久了,司机也不会再问,“太婆,你怎么每天晚上都在这里坐91路车?”至今,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张景成很沉稳、王清明很风趣、曾国太性子急,说起话来声音很大”,“大晚上的,我只要上了91路车,看到他们中的其中一个,我就觉得我很安全。”

如今,深夜的锦华路上,再看不到老人在路边小跑赶公交车的身影。

太婆说,以前照顾老伴时,经常到商场给他买东西,现在不敢逛商场,见到那些熟悉的东西心里难受——那某一天,当她再遇到熟悉的91路公交车和熟悉的站台呢?

成都商报记者 逯望一 实习生 廖晓琴

摄影记者 刘海韵

新闻推荐

罗强在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现场办公时强调厚植人才培育沃土 为“一带一路”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贡献成都力量

本报讯(记者常斐王李科)作为中国东盟人文合作的新平台,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将于9月底正式行课。昨日,市委副书记、市...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