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70年85岁才正式“挂笔”

华西都市报 2018-09-24 02:21 大字

徐棻读书时就多才多艺。

1954年,古装戏里的徐棻。

在徐棻的书房,几本《大明王朝1566》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对这本书的作者刘和平,徐棻有提携与知遇之恩。那是1993年在成都举行的中国戏剧节上,刘和平编剧的《甲申祭》遭遇争议,因为这个戏思想超前,但徐棻特别欣赏,对它大力推崇。虽然徐棻并不认为《甲申祭》获得当年戏剧节的一等奖与她的发言有多大关系,但刘和平却记住了这位仗义执言的前辈。

众多名角因她的戏名声大噪

徐棻是名副其实的伯乐,从事编剧写作58年,她直接或间接帮助过不少人。单说“梅花奖”就有8名:其中仅川剧演员就有“二度梅”2名、“梅花奖”5名,还有舞剧演员1名。此外,因为她的戏而获“文华大奖之单项奖”、“白玉兰奖”,“中国戏剧节单项优秀奖”的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的川剧名角儿晓艇、刘芸、田蔓莎、陈巧茹等都因演出徐棻的戏而名声大噪。已故著名导演谢平安,因成功执导徐棻根据李劼人代表作《死水微澜》改编的同名川剧,而获得个人第一个文华奖。“二度梅”陈巧茹演了徐棻11部戏。著名戏曲作曲家王文训,也是徐棻率先发现并提携的。

徐棻称自己是个白丁,“我没权,但是我有话语权。戏来了,我觉得谁演合适,我就要提出来。不厌其烦地找导演和领导去说。有很多人恨我,但是我不管,我永远把艺术质量放在第一位。”徐棻爱才,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创造条件也要用,“用其所长去其所短。”

徐棻的理念是:再好的剧本一定要有好演员,没有好演员戏的精彩是体现不出来的。在她看来,演员是有高低、文野之分的。所以排她的戏,一定要“坐排”,她会告诉年轻的演员,这部戏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潜台词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写,“以前川剧院排戏都是这么个规矩的,所以我很在意培养演员。”

培养丑旦川剧大菜得有佐料

除了田蔓莎、陈巧茹等,徐棻还注重丑旦的培养。“这是佐料性的人物,像做菜的盐一样。所以我的戏里面几乎都有丑角。”但当时的川剧院没有这类女演员来演丑角怎么办?徐棻就自己寻找这类好苗子,自己培养。马丽就是其中一位。“丑旦很出彩啊,有掌声啊,而且她演得是挺好的。”

戏剧创作之外,徐棻还写了几部小说和电视剧,在她看来,剧本文学和小说都是文学体裁,两者有共通之处。“戏剧是电影、话剧之母,它们都离不开戏剧。高尔基说,戏剧是所有艺术中最难的。两个钟头是一群人人生的横断面。我为什么都可以写呢?因为我掌握了戏剧的规律,写其他的也就不难了。”

徐棻的小说,引进了戏剧的东西。“戏首先是第一人称代言每个人的心,通过自我表现的东西发生矛盾冲突表现主题。小说是叙述,剧本是行动。戏剧还要不断地创造危机和悬念,要用动作来创造。我之前写电视剧,导演说可以直接拿来当分镜头用了。我写的时候有画面。我的小说里头有戏剧因素,我不走西洋小说的路子,现在的人坐不住看那些东西,我就引进戏剧的东西。”

年年宣布“挂笔”的徐棻,在去年写了个大戏,今年上半年写了个小戏之后,真正“挂笔”了。如今,她现在最想做的,就是把自己70年文章、资料整理出来,“算是一个纪念,给儿孙也好,给同行也好,或是有些经验,或是留点教训。”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 徐语杨

新闻推荐

急救安全“救”在身边

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为“世界急救日”。9月15日,成都商报小记者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听了一场由四川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应急救护...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