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生活美学 成都漆器历久弥新

四川农村日报 2018-09-18 07:40 大字

稿件来源:吴平

游客体验漆器工艺。

成都漆器中的饮食具。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本报记者 吴平

它很古老,历经3000年历史传承;它又很年轻,吸引着一批90后工艺师为它着迷;它很奢华,曾是皇室王族的御用品。如今,它延续昂贵的老料、老工,却以更丰富的产品回馈更广大的消费者……作为四川非遗名片之一的成都漆器,它再次走进世人的视线——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成都漆器工艺厂作为参展方之一,将在成都太古里举办传承展出。

9月16日,记者采访了成都市漆器工艺厂厂长王岳峰,也打开一个关于成都漆器的传承故事。

王岳峰说,漆器最古老的用处之一便是作为杯、碗、碟、盘这些饮食器具。真正的大(生)漆器具是无毒、绿色环保的,并且耐酸碱盐、抑菌。如此传统手工制作的漆器食具,自然没法与工业流水线的金属、塑料、陶瓷产品比“性价比”。因此,1953年成都市漆器工艺厂建厂时,将生产漆器具定位为以出口创汇为主的装饰类工艺品。

40年后,出口创汇取消了,但企业和行业的惯性使其没能及时转型,市场低迷之下,厂里一度连续10多年没有新徒弟。以至于2006年成都漆器在申报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一些评委专家为之惊喜:成都漆器居然还在!

2014年,工厂转型改制,研发实用器具,刚改制时,几乎没有1000元以下的产品。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呈现一批500元以下的饮食具:隐花红果绿叶碗(杯)、彩绘樱草碗……这些产品都沿用老料、老工,同样不乏灵动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产品实现了审美与实用兼得。在强调生活品味和个性化审美的白领、中产人群中,“轻奢”漆器产品开始走俏。

王岳峰介绍,2017年下半年开始,这类订单开始应接不暇,说明产品研发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对接上了。

不仅如此,工厂开在宽窄巷 “对门”,看到对面游客如织,他们想到开门做漆器,于2014年举办开放日。一年后,反响特别好,于是加入DIY互动体验。目前看来,效果超出预期。漆器体验服务根据对象不同大概分三类:国内外、大中小学教育系统的素质扩展课程,旅游相关机构为游客订制的非遗深度体验游,再有就是企事业单位的团建。“今年夏天忙得不可开交,每个周末都是排满了的。”王岳峰说。

如今,工艺厂又有了稳定的近40人的员工队伍,设计、制造、营销、综合管理等有条不紊。产品分为装身具、收纳具、饮食具三个大类,以及文房、花器、香具三个小类,形成1000多个单品,漆器文化和漆艺传递出的审美趣味和匠心品质,已经影响到更多人去热爱生活,热爱传统文化。

当非遗真正融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时,它才真的传承有望。

成都漆器正走在这条路上。

后记

凉山州彝族漆器和成都平原的漆器,作为四川省重要的漆文化产品可谓历史悠久。它们的传承之路,虽然各自独立发展,却殊途同归,即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价值。

万物都要利于人们的生活,才有传承的价值。虽然听起来很功利,但现实就是如此。四川是非遗大省,有些项目却传承得并不理想,归根结底是不再有用或者用处不大,从而被遗忘甚至被遗弃。

如此观之,非遗的传承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迎合时代需要,抓住消费者的消费痛点、需求变化,才能有的放矢进行产品研发和革新。就如昂贵的手工、生态漆器,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时代机遇,及时调整自我,更好服务于生活和大众,经过此番蜕变,非遗才能涅槃重生。

新闻推荐

拥有政治、人才、行业三大优势 成都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先机

●嘉宾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周文卫士通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卫士通)成立于1998...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