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堵沉默的墙 一座画坛的碑 著名画家沈道鸿与世长辞 曾多年为本报创作插图

成都日报 2018-09-13 05:55 大字

前晚,成都美术界失去一位重量级艺术家——著名画家沈道鸿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华西医院与世长辞,享年72岁。惊闻这一噩耗,本土乃至全国的艺术家纷纷扼腕叹息。沈道鸿的女儿沈莘说,爸爸总说自己是一堵沉默的墙,“他说了,他要静悄悄地走,不要打扰任何人。”昨日,本报退休老编辑廖友朋向记者讲述了沈道鸿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与本报的情缘,追忆这位艺术名家的点点滴滴。据悉,沈道鸿遗体告别仪式将于今日上午9点在成都北郊殡仪馆举行。

画坛名家

靠自学截获艺术创作的密码

在当今中国画坛众多杰出的人物画家中,沈道鸿无疑是一位卓越不群的佼佼者,他靠自学截获了艺术创作的密码。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沈道鸿就凭他的今古两大系列人物画作品,前者精工传神大气厚重,后者清丽典雅逸气高洁,风靡画坛。这些作品中流露出强烈的生命活力和独特的艺术风采,让人眼前一亮。

沈道鸿是一位特别注重国画艺术传统的画家,善于用充满东方情结的线条来塑造物象形体。他喜欢用长锋羊毫,借助柔中带刚的线条来表现人物形体结构和虚实关系。沈道鸿面向生活而创作,针对不同的物象探索出不同的表现技法,尤其是他创造出了崭新的色彩“笔墨”语言。沈道鸿不仅在中国画笔墨造型上下了极深功夫,在文、史、哲、艺各门类也深研苦读,博闻强记。不过,为人诚挚旷达、谦退涵容的沈道鸿,并不因此而稍有停顿和满足,始终以清醒的头脑和饱满的创作激情,不倦地学习、研究、耕耘,一寸寸垒高自己的艺术殿堂,以超迈的人品和独卓的画品在国内外美术界赢得敬重和声誉。

听闻沈道鸿骤然离世的消息,本土艺术家无不唏嘘不已。成都画院在讣告中提到,沈道鸿先生为美术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成都画院痛失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的突然辞世,更是四川美术界的重大损失。沈道鸿先生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他的人格与艺格魅力让所有人钦佩。

亲人缅怀

“他说他要静悄悄地走,不打扰任何人”

前晚,沈道鸿的女儿沈莘写下一段文字,寄托哀思:无论多么突然、多么难以接受,都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2018年9月11日18点20分,我亲爱的爸爸——沈道鸿走了。

“8月18日清晨,爸爸突然昏迷,救护车呼啸而来,华西医院ICU病房冰凉的门敞开又关上,从那一刻起,直至刚才,整整24天,我和妈妈一起陪伴着昏迷不醒的爸爸,陪他走完最后一段路程……爸爸乐观豁达,他早就和妈妈商定好了身后事。不要墓地、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在一条可以通向大海的河里。他说了,他要静悄悄地走,不要打扰任何人……我爸爸总说自己是一堵沉默的墙,好吧,我们就尊重他的意愿,让这堵沉默的墙继续沉默。但是,我和妈妈知道握在爸爸手中的那支笔,一刻都没有停歇,我们还能听到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可能正如爸爸的一位好朋友写的挽联:艺苑曾寂寥,幸有画魂存海内;此生怎惆怅,皆因图稿遗案头。”昨日,沈夫人王女士透露,沈道鸿生前有大量新作未曾面世。如果有艺术机构愿意办遗作展,他们家人愿意配合。

本报情缘

“向他约稿,第二天就能拿来一叠画稿”

昨日,听闻老朋友沈道鸿去世的消息,本报退休老编辑廖友朋感到万分伤感。廖友朋回忆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沈道鸿多年为本报创作插图。那时,报社为了把版面办得鲜活,报社美术部和副刊部就常常向沈道鸿约稿,用作文稿插图,丰富版面。廖友朋当时负责副刊板块,需要为一些戏剧剧评和舞蹈演出评论文章配上插图,“给沈道鸿一说,他动作快得很,第二天就能把一叠画稿拿来。”

廖友朋说,沈道鸿那时给报社提供的多是人物画,线条结构严谨,画面生动,“特别是他的舞台速写,更显艺术实力。”廖友朋告诉记者,沈道鸿为人谦逊,后来到成都画院成为专职画家,艺术功底突飞猛进,“他见到熟人都是乐呵呵的,没有一点架子。”

本报记者 王嘉

人物名片

沈道鸿,1946年生于成都,自命斋号为“大荒唐”。成都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成都美协名誉主席,成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中国画学会顾问,四川美协人物画专委会顾问。沈道鸿曾在国内外举办16次个人画展,出版8本个人专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香港文物馆、四川省博物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院等收藏。

新闻推荐

2018首届“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 10月1日开演

罗大佑、老狼亲临现场,熊猫茶馆、熊猫运动会等多种现场体验……听完音乐看熊猫,全方位的体验大熊猫文化,国庆成都耍又有了新...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