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一周年——城市有变化 市民有感受 社会有认同

成都日报 2018-09-07 03:12 大字

今年7月,一份由专业机构开展的“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万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6%以上受访群众表示,全市社区环境面貌发生可喜变化,居民对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认可度更是得分达95.2。

发展正当其时,治理永无止境。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和社会治理新部署新要求正在蓉城落地生根,逐项系统推进。去年9月,成都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一年的时间,全市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就取得了一系列可视化成果: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构建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深入贯彻,“五大行动”等民生项目落地落实让社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天府市民云成为整合民生服务、建设智慧社区的新载体。

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秉持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光荣与梦想,推动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深刻变革,书写着新时代的华美篇章。成都,正在成为新时代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样板间、引领者。

大变革 大活力

开启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新征程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成都市开启了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征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转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理念——

坚定不移“转理念、转职能、转方式、转机制、转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开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合理空间布局,植入服务项目,让居民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打造居民“第二个家”。出台了《关于探索建立城乡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挥专业人员作用,将科学规划与居民有效参与相结合,引导居民共治共享。

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

坚持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市县两级社区发展治理机构协同发力,统筹职能职责,激活人、财、物等资源,高效地对社区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谋篇布局。多元参与、互联互动的工作机制初步构建,基层党组织核心引领能力逐步提升,引导街道社区和驻区单位党组织打破壁垒、互联互动。社区事务沟通协商机制不断完善,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着力提升社区资源统筹能力。建立社区保障资金和社区激励资金双轨并行的社区经费保障机制,市县两级共投入15亿元,指导社区管好、用好社区专项资金。

完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顶层设计——

建立健全了“1+6+N”制度体系,初步构建了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30条”为核心,以社区专项资金改革、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社区规划师、社会企业发展、社会组织培育等18个配套文件为支撑的政策体系。同时制定了《城乡社区发展规划》和《成都市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标准化指标》,将社区发展治理的理念量化成标准,让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套在党委领导下,市委社治委牵头抓总,相关职能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机制已经成熟。

新的模式为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目前,成都市已经形成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揽、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诉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传统管理正加速向现代治理转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大行动 大手笔

城乡社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城市的核心是人,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的重头。科学把握城市发展的“时”与“势”,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一个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一年来,以党建为引领,“一核三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目前,全市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基本形成,截至8月底,2018年已召开现场会、调度会达12次。确定了117个党建引领示范社区,充分发挥街道(乡镇)党委龙头作用,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部门协同作用。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召开全市社区营造现场推进会,总结典型经验,深入宣传推广好的做法和成效。“最美阳台、最美小区(院落)”评选等示范项目,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热情。

一年来,“五大行动”硕果累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转化为办好老百姓家门口实事的具体行动,制定了党建引领“五大行动”三年计划,2018年预计投入资金806亿元。截至7月底,2018年已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37个,老旧院落整治项目5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24个,整治背街小巷1003条,实施“两拆一增”项目1080个,“小游园·微绿地”项目58个,实施特色街区打造项目35个,3200多个社区的组织活动用房面积达标,启动42个社区综合体示范项目,实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896个,建成81个标准化“村(社区)法律之家”,实施综治中心项目1833个,雪亮工程项目757个。

一年来,以示范促改革,44个示范点位已初步成形——

着力打造贯彻新理念、落实新要求的“试验田”,首批选定重点推动的44个示范点位已初步成形。各区(市)县因地制宜,推动重点突破。首批打造的3个国际化社区示范点位成效显著。

一年来,资源不断整合,实现居民服务“一号通”——

为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成都市启动了市民云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整合各类政务APP和信息平台的服务资源,推动实现居民服务“一号通”。其开发的上线“天府市民云”APP,聚焦市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需求,先期集成网上办事、信息沟通、交通出行、医疗服务、便民缴费、生活消费等30个部门的100多项服务项目,内测期间用户已达13万,通过实名认证实现了“一次认证、全部通行”。

一年来,社区服务提质增效,新增注册志愿者12.9万人——

推动社区服务改革,促进窗口综合服务和阵地多方共享。召开全市社区营造现场推进会,市级投入1200万元,资助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实施社区营造项目110个。引导建立社区基金198只,成立全省第一家社区基金会。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投入运营,建成区级、街道服务平台24个,市级建立3500万元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全市登记社会组织达到1.1万家,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二。统筹社区志愿服务,新增注册志愿者12.9万人、志愿者队伍1000支,发布项目(活动)3.6万个。

一年来,累计宣讲培训278次30.4万人,社区发展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党务公开栏等载体宣传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会,营造社会各界支持参与社区发展治理的良好氛围。建立社区发展治理全覆盖培训体系,大力开展示范培训、专题研讨、巡回宣讲,各区(市)县通过政策解读、理论培训、实践辅导、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分层分类延伸培训,全市累计宣讲培训278次30.4万人。

宜居,历来是城市建设管理者的不懈追求。对成都而言,宜居已成为这座城市最鲜明标识和最靓丽名片。展望未来,生活在这座拥有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世界城市里,必将是千百年来人们梦想的盛世图景。成都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正在经历大变革,在这条征程上,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的目标将贯穿始终。

本报记者 侯初初 摄影 张全能

新闻推荐

六款新车亮相新能源家族 & X家族 & M品牌“三箭齐发”对汽车有一万种需求?只需一个宝马!

无线充电技术2019款BMWX1插电式混合动力8.8英寸显示屏2019款BMWX1插电式混合动力2019款BMW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以成都为中...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