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立体综合监管应用网络 构建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成都日报 2018-08-24 04:21 大字

近年来,信用监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成为行政部门转变执法方式,创新监管手段的重要载体。而如何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变革的体制机制,提升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则是摆在市场监管系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成都市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信用体系怎样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近日,市工商局企业监管分局局长黄维新和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继强一起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就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信用体系怎么建?

一网两库一平台多应用

建成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成都市信用体系建设起步较早,2002年提出打造‘诚信成都\’并制定了相关规划,2004年4月建成了成都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黄维新介绍,目前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已建成,该系统以“成都信用网”作为全市信用信息发布的唯一平台,包含了法人、自然人两大主体的成都市公共信用数据库,建成了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了“一网两库一平台多应用”的公共信用网络体系。

据悉,目前,成都市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正在建设,将以“成都信用网”归集的信用信息为基础,同时整合了政府部门、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的信用信息。“这个平台就是根据各部门提交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按照相关的标准,对企业信用进行量化打分,良好信息积正分,不良信息积负分,简便直观,时效性强。而且积分结果和信用等级将与市场准入、信用监管、评优评先、政策优惠等挂钩。”黄维新说。

黄维新介绍,信用积分构成,拟采用“1+2+3+N”的模式,第一层是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积分管理平台,第二层是市级部门和市级综合两级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第三层是信用积分制度清单、市级部门信用积分规则清单、市级综合信用积分规则清单;N是面向应用的N个功能模块,包括信用积分规则管理、生成、查询、统计、分析、预警应用等。

“有了信用打分的机制、评价的机制,就把过去一些不好管、不好量化的行为通过打分进行量化,政府部门在进行社会管理的时候,就有可以参考的依据。”汤继强表示,在中西部成都是最早开始探索信用社会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包括信用网络体系建设的城市。

信用约束条件有哪些?

进入“黑名单”

会把企业列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

记者了解到,全市2017年度企业年报工作已经结束,成都市2017年度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分别为92.25%、93.72%、82.02%。那么,未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年报公示义务的市场主体,将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不良企业会受到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

哪些情况会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呢?黄维新介绍,经营异常名录就相当于一个提示企业经营有异常问题的名单库,这些异常问题包括未按规定期限公示年度报告;未在工商、市场监管部门责令的期限内公示有关企业信息;或者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等。“一旦进入了经营异常名录,将会导致银行汇票无法兑现、招投标受阻,不能享受各种政策优惠……甚至申请微信公众号也被拒。对那些失信企业来说,将很难迈开发展的脚步。”黄维新告诉记者。

他还提醒,企业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信用评价,如果不小心进入经营异常名录,应尽快履行相关义务申请移出异常名录,避免信用受损。如果连续3年未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将进入工商、市场监管部门的“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名单”。一旦进入“黑名单”,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会把企业列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3年内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政府其他部门也会对其实施一系列的联合惩戒。

“我们设计一套制度,肯定是有正向的激励措施,也有逆向的惩戒措施,异常名录与前面的构建一脉相承,相当于是一个体系的两个部分,我认为这是成都市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求。”汤继强认为,采用这种监督方法,有助于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

信用体系亮点工作是什么?

以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

构架“1+3+N”智慧监管工作平台

谈及信用体系的亮点工作,黄维新介绍,目前,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了成都市50余家市级部门的数据归集以及和国家、省级的数据对接,信息覆盖面位居中西部前列;在此基础上,以全国率先制定的相关标准为依据实现了信息共享和使用。目前,通过信用网微门户、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微信“城市服务”板块等多种渠道,社会公众可以进行信用查询。“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为企业调整企业经营、重组上市、参与评优评先和参与招投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政府相关部门也能使用相关信用信息作为政策扶持、政府采购、评优审核等工作的依据。”

“为顺应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市场主体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有效整合分散孤立的监管力量和资源,实现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一体化、部门协同精准化、监管效能分析和风险预判智慧化,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成都市正在由成都市工商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着力推进‘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黄维新说。

“成都市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依托成都市电子政务云等数据源,以监管信息归集共享为基础,跨部门协同监管为核心,构架“1+3+N”监管体系。黄维新介绍,通过建设一个统一平台,支撑市、区(市)县、街道(乡镇)三级应用,实现“三个全覆盖”——市级监管部门全覆盖、区(市)县监管部门全覆盖和街道(乡镇)全覆盖;并按照市、区两级监管部门个性化需求,量身定制N个功能模块,满足不同需求、分层分级的“1+3+N”智慧监管工作平台,形成覆盖全市的立体综合信用监管应用网络,为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和市场监管提档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平台建成后将极大地降低政府监管执法成本,引导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参与市场主体监管,推动市场主体强化主体责任,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义务,构建‘四位一体\’的社会共治新格局。”

“老百姓可以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在信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享受发展带来的红利,我们也因此生活在成都这个城市,感觉幸福自豪。”汤继强表示。

本报记者 王雪钰

新闻推荐

多措施强化交通安全管理

本报讯(记者何良)为加强城市交通管理,进一步推动成都市快递、外卖企业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交通安全...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