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火巴耳朵”

成都日报 2018-08-20 02:00 大字

张建 文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成都人语言丰富幽默,可从“火巴耳朵”窥见一斑。这里要说的“火巴耳朵”是指一种交通工具。从“偏三轮”诞生到“火巴耳朵”得名,再到“火巴的”营运,它竟然在短短时间内完成了“三级跳”。这个成都人发明的词语,既具象又抽象,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火巴耳朵” 从东郊风靡全市

人的耳朵有一种非常具有弹性的软骨,使耳朵竖立又不至于使头颅意外撞击而折断耳朵,这是我们人类演化的产物。“火巴耳朵”在成都方言中专指怕老婆的男人。成都人称某男人是“火巴耳朵”,是说他的耳根软,听老婆的话,在家里不硬气。这 “火巴耳朵”也成了一种交通工具,最早又叫“偏三轮”或“偏斗车”。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川西坝子上的成都男人以想象力和创造力,硬是在自行车的后轮支架上又长出了一只轮子,在轮子上又铺上了一把椅子,于是乎就可以再搭上一个人上街了。

据说,最初“偏三轮”在成都东郊大厂的双身职工中兴起。起初,从相恋到结婚,都是男人蹬自行车搭着自己的女人坐后座一同上下班。后来老婆怀孕了又要上班,哪敢挤公交车?所以,爱妻男士就创造了偏三轮,还是载老婆一同上下班。成都东郊的男人创造了偏三轮,而女人不仅仅孕育了爱的结晶,更培育了“火巴耳朵”。从这个意义上讲,“火巴耳朵”代表成都男人对女人的爱和疼,而不是怕。成都东郊的“先进生产力”迅速传播到了城中,城里的男人也不甘落后,纷纷动手“自造”偏三轮。有的用偏三轮接送孩子上学,有的送老人去医院看病,尤其是爷爷接送孙子辈,尽享天伦之乐。

成都职场女性海兰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怀孕时也享尽“火巴耳朵”之福。她当时常坐的那辆“火巴耳朵”是表弟曾用来接送她姑妈上医院的旧车。等她怀孕,老公正好接班,把那辆有光荣历史传统的“火巴耳朵”要回家,让老婆心安理得享用。骑“火巴耳朵”也得要练手艺,因为它的重心偏左,操作不当要翻车。海兰的老公在大院里练了好几天,才敢把她小心翼翼地扶上车,进而徐徐上路。如今每当回忆起那场景,海兰都会说,那真是“幸福的火巴耳朵”。

成都造“火巴耳朵”行销全国

其实,成都男人的这种创造力、想象力早在民国时期便有体现。凭着对上海黄包车的记忆,自己动手造黄包车,但当时没有充气胶轮胎,就把汽车报废轮胎剪成长条替代胶轮胎,一切土法上马,硬是造了一批黄包车,当时成都人称之为“板带车”,南河城外有一群成都造的黄包车飞奔。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成都男人对自行车进行的创造性改造,着力在一个“偏”字上下功夫,把自行车衍生成了“偏三轮”。

“偏三轮”这个名字取得非常科学和艺术,一个“偏”字把它与人力三轮车之“正三轮”区分开来。人力三轮车之“正”,在三个轮子正好构成等腰三角形;同时也指稳当,有执照有工商注册,有发票,合法合规营运。“偏三轮”之“偏”,则恰恰相反。这个名字太形象了,不管谁,一眼见了车,都会叫得出名。

偏三轮制造不难,又非常实用,大街小巷常见其如飞身影。但自己改装难免存安全隐患,经常有“火巴耳朵”连同它的主人一起“不打自垮”,这时有小工厂看准市场,开始生产规范的“偏斗车”,作为自行车销售门市部的配套产品上市。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个叫钟贵昭的成都人,投资创办了成都和平偏斗车厂。钟厂长一心一意专注偏斗车生产,厂址在成都的洞子口,其注册品牌更具煽动力,叫“全家乐”,让人有着“火巴耳朵”可载一家人的想象空间。他很有经营头脑,一手抓偏斗车的批量生产,一手抓偏斗车的技术鉴定,组织申报知名品牌验收评审等品牌建设系统管理。一时间,他的“和平厂”和“全家乐”真是不仅仅“乐”了成都,更“乐”了全国大大小小好多城市。据钟贵昭说,当年和平厂生产的偏斗车超过50万辆,在成都本地销售达15万辆,其余被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经销商订购。

随着使用的普及、制造的规范,成都相关管理部门也着手制定了“偏斗车”的使用办法,并实行了凭自行车和“偏斗车”的发票上户、领取牌照服务。从此,成都的“火巴耳朵”又有了一个官方的名字叫“偏斗车”。家里的自行车一下就成了合法的“偏斗车”,真是一辆“偏斗车”方便了一家子。

蹬“火巴的”也能蹬出自己的事业

“火巴耳朵”的叫法来源于生活,既可指车,又可代人,既具体又抽象,形象又生动幽默。而“火巴耳朵”还完成了从家用到商用的升华,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开拓了市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都出租交通市场上还诞生了一种“火巴的”。

“火巴的”是指成都最早的民用“偏三轮”进入出租服务业。人们取“火巴耳朵”的“火巴”与的士车之“的”,诙谐地创造了新名词。从造词法上看,取两词的第一个字相加,远远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风趣地描述了一种从家用交通工具中分离出来的、新的民间出租交通服务工具。

“火巴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活跃于成都街头、车站,成了一种谋生工具,也乐坏了不喜欢挤公交车又没钱坐出租汽车的人。他们一出门,在小街边一呼,“火巴的”就来到身边。人到中年的老成都霞光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火巴的”经历。1990年初,他因腿骨折挤不了公交车又坐不起出租汽车,便出门打“火巴的”去医院,从住家李家沱到万福桥八一骨科医院,单边三公里有余,“火巴的”师傅只要他一块钱。他风风雨雨来来回回打“火巴的”一个多月, “火巴的”就是他出行的“脚力”。

其实,蹬“火巴的”也能蹬出自己的事业,现在成都长江出租车公司“的哥”黄明辉就是其一。1989年黄明辉只身一人从盐亭到成都打工,工作无望,就买了辆二手“火巴的”揽客挣口饭钱。到了1994年,他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借钱3万元,买了辆正规人力三轮车,当上了三轮的哥,一天下来营收有一百多元,着实兴奋惨了。黄明辉长得很憨实,但脑壳却很灵活。两年后,他又买了第二辆人力三轮车,自己蹬一辆,另一辆以月租800元租给别人。2004年区政府有意让三轮车退出客运市场,他以5万元一辆的价格卖出三轮车,又来了个大转身,跑到长江出租公司承包了一辆红奥拓,当上了的哥。这一干便十几年,他三度当过出租汽车公司先进生产者。黄明辉买了房、把家人接到成都,更有意思的是儿子长大接了他的班,现在父子俩同开一辆出租。成都真能养人,只要你勤劳。来成都快30年了,黄明辉从农民到市民,从蹬“火巴的”到当的哥,证明蹬“火巴耳朵”也可以蹬出自己的大世界。

新闻推荐

2018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正式启动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许茹)2018成都(国际)童声合唱音乐周15日正式启动,10支中外童声合唱团以及国内外嘉宾在成都共同参加这次...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