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用菜肴包 须告知公众

鲁中晨刊 2018-08-17 01:15 大字

□董婧

有没有想过,你点的外卖并不是现炒现卖,而是用一个真空菜肴包加热成的?近日,成都商报记者走访了在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上销量靠前的几个外卖门店,发现大量网红外卖店都没有堂食,用的都是菜肴包:有的全部使用,有的则搭配着使用。(8月8日《成都商报》)

所谓菜肴包也叫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近年来,随着食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市场不断升级,预包装食品以其工业化、标准化流程,以及可以跨时间、跨地域的特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比如在高铁和飞机上的餐食,绝大部分都是预先加工放在真空袋里,到了饭点拿出来热一热即可,同样,很多地方特色小食能卖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也正是用了这样的法子。一般来说,预包装和现炒的主要差异在于打乱了制作工序,然而绝不意味着它是不安全的。但如今,外卖制作与菜肴包紧紧捆绑在一起,无疑颠覆了很多人对外卖的传统认知。毕竟,在消费者的印象里,外卖都是餐饮店现炒现做的,乃是新鲜度很高的餐食。可谁承想等来的网红外卖却是一袋加热后的“菜肴包”,这让不少受访者直呼受骗。

诚然,于商家而言,菜肴包大多保质期是三个月到半年,参照的是罐头食品国标。在网络订餐时效要求高、集中时段餐品走量大的情况下,使用菜肴包无疑大大提高了效率,能让出餐速度更快,可以有效防止客户流失。再则,从人力和方便的角度出发,还能节省门店租金和雇用服务员的费用。但显然,这样的考量仅仅出自商家立场。

对于消费者来说,对菜肴包不“买账”的原因则在于商家的刻意隐瞒。消费者都希望明明白白消费,外卖平台和商家都没有明确标示使用的是菜肴包,消费者用买现炒的钱买了方便食品,任谁也不能接受。同时,对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是令人质疑和担忧的。比如,新闻报道的一些高销量网红店,实际店面不足10平方米,而“餐食加工区”更是躲在暗处,有的甚至连厨房都没有,云云。这其中衍生出的食品安全、卫生状况、防疫环节、厨师健康等问题才是最关键的。如果不能保证菜品质量和卫生条件,那么无论是菜肴包还是现做现卖,其实都不能被容忍。

都说民以食为天,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干净、安全、卫生是关键。在新餐饮模式下,作为商家,打开销路,抢占市场份额主要依靠特色菜、主打菜,依靠贴心的服务,而不是只在减轻经营成本上做文章。市场监管部门和平台提供者,面对餐饮市场的新变化和消费者的呼吁,则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督促经营者对商品信息要完整、准确告知消费者,保障好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作为消费者,只要复热食品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就不必谈之色变。应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外卖虽然便捷,但还是自己做的饭菜健康卫生。

新闻推荐

聚焦成都代表团征战省运会 成都羽毛球队勇夺12金

省运会吉祥物省运会进入倒计时,金牌争夺进入白热化。羽毛球比赛15日落下战幕,在包揽了四个团体冠军之后,成都队在各组别12个...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