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不能只盯“病” 因人施治开良方

成都日报 2018-08-11 02:16 大字

走进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中药特有的香味四处弥漫开来。一名患者正躺在一间诊室的病床上接受钟罩灸治疗。所谓“钟罩灸”,就是在一种钟形的器具里燃烧中草药,扣在腹部,以温蒸的方式让药物慢慢渗入体内。

“刺络疗法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穴位敷贴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再回家辅以中药内服,症状肯定能缓解……”53岁的李阿姨因为炎夏腹胀、口苦前来求助。待她坐定,平和了气息,中医师黄映君开始看诊,摸脉、看舌、看面色、细细询问病情后,开出了一剂药方。

因人施治

看病不能只盯着病人的“病”

“整体观和辨证施治是中医的核心,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时要充分考虑自然界因素,因时因地而宜,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方。”黄映君向记者举例,“中医把人的体质分为七类:平和质、痰湿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阳热质,不仅如此,性情、好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人体在夏季出现不适,必须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用药。”简而言之,就是:看病不能只盯着病人的“病”,还要注重前来看病的“人”。

“内病外治”是医院的特色治疗方式,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医外治法,运用不同的方法,发挥其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使失去平衡的脏腑阴阳得到重新调整和改善,从而使机体功能恢复,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治疗手段包括钟型灸罩灸疗法、灯火灸疗法、药物艾柱灸法、节气灸疗法等多种。

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治疗是否好、有多好,患者最有发言权,在进行了刺络疗法穴位敷贴后,李阿姨对记者说,“人感觉舒服多了。”

师从名医

从坐“冷板凳”到技艺日渐成熟

千年国粹中医,最宝贵部分是以经验积累的形式保留在为数不多的老中医手中,尤其是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的临床专家手中。因此,一名出色中医的成长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需要继承老中医的经验,并通过长时间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不断补充发展,甚至创新。

“1985年毕业后就在市七医院坐诊,那时候经验少,病人也少,常常要坐‘冷板凳\’。”黄映君笑着回忆,“那个时候刁老已经名声在外了,只要他坐诊,找他的患者络绎不绝,我就跟在一边看他坐诊,帮忙抄写处方,再结合理论知识总结经验。”

她口中的“刁老”是刁本恕,为全国首批“国家名老中医继承人”、国医大师王静安的“大弟子”、成都中医儿科界著名的“刁小儿”,他坐诊的诊室总是医院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刁老对待学生可谓严格而耐心,从诊脉、抓药、观察到研究、实验、配方,每个细节都十分重视,偶尔课下还要‘开小灶\’,让我们学到真本事,尽快上手。”时间长了,黄映君的临床技艺日渐成熟。

上午坐诊完毕,下午黄映君要到辖区五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教和中医技艺推广。基层中医师已经可以独立进行基本的中医治疗,辖区居民感冒、咳嗽、炎症、消化不良等小毛病都可以便捷快速地得到处置。

黄映君的健康小贴士

夏季湿气较重,往往导致食欲变差,到了饭点却没有饥饿感,吃一点儿东西就感觉胃胀。中医认为,粥可调剂胃口,增进食欲,黄映君为大家推荐扁豆粥,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是一味补脾而不滋腻,除湿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湿良药,有祛湿、健脾、助消化、增食欲的作用。

做法:粳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先用武火煮沸;再加入鲜白扁豆,改用小火熬煮成粥。

夏季气候炎热,人们更易患中暑或是热伤风。这一时段,可以尝试用一些中药泡水喝,不仅可消暑,还能达到强体养生的功效。

做法:白茅根清热生津;金钱草消炎解毒;淡竹叶清心利尿,适量将三者泡茶饮用,胃不好者还可以加上山楂合泡。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文/图

新闻推荐

明日 李里邀您赏析唐诗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明日下午2点,国学学者、传薪书院院长李里将做客友善优雅市民文明大讲堂,带来《中国文学史...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