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治理升级 基金会开启社区公益生态新引擎

成都日报 2018-08-11 02:17 大字

“马建国家庭现在的情况,我们还能不能再想点办法?”

“李秀华的问题确实很特殊,接下来还需要钱,我们党员们是不是可以帮一帮?”

……

“2016年5月10日,社区党员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关爱计划,其中辖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南桥一二四街片区党支部和簇桥预制厂党支部都明确表示大力支持。”吴强是武侯区华兴街道南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在她的笔记本上,依然清楚地记录着三年前党员群众一致确定下来的帮扶对象。

在社区,像南桥社区党群心连心这样的社区自组织、志愿者队伍非常活跃,但内部松散的机制使他们很难获得支持。另一方面,社区中有很多潜在的资源方,企业或者个人有心参与社区的发展,但苦于没有渠道。应运而生的武侯社区基金会正是为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汇聚各方资源、搭建共治平台、促进社区治理的新机构。

8月11日,四川省首家社区基金会——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正式第一次对外发声,公布了首批专项基金、微基金大名单。南桥社区心连心幸福基金4.5万元成为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首批微基金项目,吴强解释说,这下放心了,“总算是找到了正式、合法的组织。”这笔资金将专款专用,使用范围明确——用于南桥社区的关爱帮扶活动及社区公益项目。

社区基金会被视为是当今深化社会治理下的一个新实践,是社区资源链接者,而社区发展基金会也正成为成都市武侯区探索实现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样本之一。

就地取材 居民主动解决社区问题

2000年后,社区基金会在全球数量增长迅速,近几年在我国多个城市蓬勃发展。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居民对它的认识和定位并不十分清晰,社区基金会成立以后,具体要做什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开启首批专项基金、微基金成为武侯社区基金会成立后的首要问题。

在金花桥街道金凤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有一块闲置的空地,周围来喝茶的老人渐渐多了,这个地方就形成了一个自发的茶铺,老人们在这里自得其乐。

“张大爷,又来了哇?我看你今天精神好多了!”50多岁的康丽霞和几个邻居在家闲着没事干,便经常到茶铺陪老人聊天,发现老人们需要有人端茶送水,康丽霞又主动承担起志愿者服务,“以后我们都会变老!如果那时候也有人来端端水,聊聊天,我们肯定高兴嘛!”

见康丽霞他们几人忙里忙外,也有老人会留下两元、五元钱作为茶钱。钱虽然不多,却代表着老人的一份心意,但就是这份心意,却难为了康丽霞,“我们成立的是助老志愿者服务队。既然是志愿服务,那我们肯定不能要这个钱!”

那么,这笔钱该怎么用呢?康丽霞联系了金凤社区,得知刚好老年协会想举办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需要经费支持,因此监督好每一分钱的用途,成为志愿者们最关心的问题。如今,金凤社区“缤纷家源”项目成为武侯发展基金会下面一项微基金,不仅保证了使用渠道合理合法,还能链接更多的资源渠道。

想要在居民、自组织、社会组织、企业以及社会中树立口碑,社区基金的透明度、公信力是第一保障。据了解,目前基金会已经组建专业运营团队,通过招聘熟悉基金会运作、了解社区生态的专业人员搭建执行团队。同时,构建运行制度体系,确保规范化、常态化运行,特别是针对社区资源供给单一、回应居民需求不及时等问题,还将制定基金会系列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一套灵活规范的小额资金审批流程,确保基金会可持续发展。在监督方面,基金会按照“社会建设、社会享有、社会监督”的理念,成立了监事会,明确风险控制等六项监督职能,负责对理事会进行日常监督;同时搭建各类社会主体网络监督平台,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切实增强社区基金的透明度、公信力。此外,武侯社区基金会降低了公益慈善门槛,以鼓励更多企业、社区,甚至个人都可以来设立专项基金或者微基金,同时在资金的使用渠道上更加灵活便捷,以有效回应和支持社区个性化、灵活化、应急化甚至战略化的需求。

首尝螃蟹 社会组织撬动大资源

晋阳社区是成都一个典型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普通居民参与本社区生活环境建设积极性不高。2016年,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成立,由专业社会组织承接该社区的青少年服务项目,但愿意来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却并不多。

“在社区,我们常常看见社区小朋友背着画板或者穿着舞服出去,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在培训机构学艺术,学费还不菲。”于是,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在周末首先为孩子们开设了书法、国画、素描、儿童画等艺术类课程。与此同时,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更加丰富,“寻觅社区画我家园”活动,让孩子们凭借着自己记忆绘制简单的社区地图;为提高孩子们的交通安全意识,“足印森林安全你我”模拟道路交通环境,让孩子们在斑马线白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孩子们高兴了,站在一旁的家长也没闲着,有的忙着提供材料,有的提供志愿服务,还有的帮着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一起做宣传,整个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和评估都有居民直接参与。“从原来找人参加,到后来聚集人气,我们发现这个社区最大的资源就是——居民。因此我们社会组织实现自我造血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反哺于居民。”

“名称: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春天酱艺术培育基金;发起方:成都市武侯区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使用范围:支持社区儿童文化教育及艺术拓展;期限:长期;资金量:启动资金3000元……”作为武侯社区基金会首批微基金项目,很快在社区居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既然彩虹岛是我们社区孩子们的乐园,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同龄人。”托管班董馨洁妈妈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家长的一致响应,而彩虹岛青少年关爱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及时跟进,目前已对辖区内困难、留守儿童一一建档,梳理出明确的需求,“我希望能帮助社区里和我同龄的孩子,让他们周末能跟我一起上画画课,舞蹈课。”8岁的董馨洁充满期待地说。

“经过在武侯区多年的发展,社会组织不仅能够提供更专业化的服务,链接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群关心社区发展的居民团队,持续地动员本地资源,解决本地问题,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秘书长肖潼婷介绍,武侯社区基金会之所以能够建立,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社区组织的不断壮大,居民的公共精神和参与意识的不断提升,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目前,武侯区各类社会组织已达1825家,专业化服务、柔性化管理、社会化运作,为社会组织撬动大资源预留了更多空间。

长效运作 企业参与接受市场选择

社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亦是市民日常生活的空间载体。

2018年4月,成都首家社区服务公司——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公司在玉林街道正式挂牌成立。公司由黉门街社区、武侯资本、四川都市阳光农业集团、云峰资本和社区居民入股共同发起,社区、企业、居民三方联动。

作为社区社会企业,公司拿出20%的盈利,进入社区公益基金。兼顾公益的同时,公司还反哺社区的发展,为社区发展治理注入源头活水,增强社区 “造血功能”。居民王有蓉说,她之所以坚定入股,一方面是对公司发展有信心,更重要的是对社区公司以“为民服务” 为第一宗旨的认可。“最开始听说社区要成立公司,我还是持怀疑态度的。”王有蓉说,社区公司承诺以公益和服务社区为主,并将盈利的20%投入社区公益基金,正是这一点打动了我。黉门宜邻居民服务公司总经理朱九林说,“从目前来看,在文体培训、医疗保健、子女教育等方面居民的需求量很大,成立公司一来可以填补社区服务的空白,二来可以反哺社区居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现在,四川黉门宜邻居民服务公司在武侯社区基金会下设立专项基金后,使用范围、资金量和项目期限则有了更明确、更规范的要求,朱九林解释说,“我们的项目是在武侯区内培育和扶持社区自组织、支持残疾人创业、为在武侯工作的应届困难大学生提供租房补贴、为急难人群提供大病医疗救助、促进社会企业的发展,培养社区公益人才,助力社区营造,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进一步推动多方协同创新,多元治理生态的构建。项目期限从2018年8月到2023年7月,启动资金10万元。”

事实上,在成立武侯社区基金会之前,武侯区委社治委已深入社区开展广泛调研,摸清了社区中存在的资源挖掘整合不充分,项目化回应居民需求不够,社区专项基金和微基金数量不多、活力不足等问题,切实找准了创建社区基金会的着力点。同时在基金会成立之初,便确定了重点实施社会企业培育发展、文化艺术与社区融合两大类品牌项目,支持和扶持社会创新人才、社会企业的不断成长,接受市场的选择,实现自我造血,之后再通过社区基金反哺社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益生态圈。胡晓枭/文

新闻推荐

35℃!周末成都市高温+高湿

昨日11时,成都全市均温达到29.1℃,午后阳光歇息,但热度依旧不减,最高气温达到32.3℃。据市气象台预报,今日白天成都市以多云间...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