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 居民身边的健康卫士

成都日报 2018-08-10 02:55 大字

成都市青羊区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这样一支家庭医生团队,他们每天穿着白大褂,背着医药箱穿梭在辖区的各个院落,他们是辖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经过12年的辛勤沉淀,这个家庭医生团队从最初被辖区居民误以为是“歪医生”“药串串”,到现在变成了居民的“自家人”;从成立之初的6人发展到现在30余人的家庭医生队伍,管理着辖区9000余名慢性病人。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在平凡岗位上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成为了辖区居民们最亲最信的人。

家庭医生

全新模式的“先行者”

“王医生来了啊!”“对啊,张孃,你这几天感冒好了没?虽然天气热,空调、电扇还是不要对着吹,不然一冷一热容易生病哦。”这是家庭医生王乐下院落时的日常一幕。王乐是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领头人”,也是成都市最早的家庭医生之一。在过去的10多年里,王乐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去辖区的院落里转转,一来二往,王乐在辖区居民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成为了居民们信任的人。

家庭医生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医疗服务模式,这就意味着没有可以借鉴的实例。作为家庭医生中的“先行者”,王乐在一步步实践中摸索着前进,付出了很多心血。曾有位80多岁的老人,因为腿疼来看病。王乐问她血压高不高,她说从来不高,几十年没有过头晕乏力。王乐劝她量个血压,老人摆摆手说不用量,直接开治腿疼的药就行。王乐问她上次什么时候量的,她说三四年了。因为专业的判断,王乐坚持让老人量一下血压,结果,高压200多,低压130!这可是有严重隐患,脑出血、中风、脑梗都可能发生,如果一旦漏诊后果不堪设想。

四步工作法

走进居民心坎儿里

白大褂、听诊器、血压计、记录本……这些都是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到院落家访时的基本装备。每次只要他们一出现,院落的居民们总会热情上前打着招呼、熟悉地叫着各个家庭医生的名字。为何这支家庭医生团队如此受到居民的认可和欢迎?这和团队长期努力是分不开的。

就拿签约家庭医生为例,居民们一开始无法接受这种方式,经过医生不断走访、耐心解答、解决实际问题,居民们开始了解了签约的好处,并尝试着与家庭医生签订了服务协议。“成功与群众签约,只是为家庭医生敲开了服务群众的大门。”王乐告诉记者,家庭医生团队制定的“四步工作法”,是保障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取得实效的不二法宝。

一是拉家常看病方法,让团队和街坊邻居都建立信任。二是过硬的基本疾病筛查专业技术,让居民们重视自认为的“小问题”。三是善打组合拳,家庭医生团队联系了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搭建起了点对点的双向转诊。四是接地气传播法,“管住嘴、迈开腿,少打麻将、多喝水!”“多晒太阳解决骨质疏松”……虽然只是一句话,却有大量的知识信息,朗朗上口易于传播。

为工作而自豪

给社区居民撑起健康伞

如今,团队里的每一名家庭医生说起自己的工作都十分自豪。“凡是经过我们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管理的居民,他们不仅生活方式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其所患疾病的控制率和致残率都大大地降低。”王乐说。

“做好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开展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让辖区居民人人拥有家庭医生。”这就是王乐和他的家庭医生团队为社区居民编织的健康梦。怀揣这份坚守,截至2018年,王乐和他的家庭医生团队收获了大大小小很多荣誉。面对各种荣誉的“加冕”,王乐和他的家庭医生团队却十分淡然。“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草市御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的30多名家庭医生,就是从每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一个家庭医生对社区居民的承诺,为社区居民撑起了一把“健康伞”,筑牢了百姓的“大健康梦”,也真正成为了居民心中“小病的医生,大病的参谋,重病的亲人,康复的助手”。

本报记者 杜文婷 图片由市文明办提供

新闻推荐

十天前的外卖怎么回事?十天前的外卖:保质期三个月或半年

“外卖可能是十天前做的”追踪:消协呼吁商家主动告知消费者昨日,成都商报报道部分外卖商家使用复热菜肴包制作外卖...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