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 防燥为先
□成都国医堂副主任医师、非遗传承人杨 刚
今天立秋,立秋节气到来,即意味着秋季的开始。但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往往还是偏高,气候仍在伏天之内,而且从这时开始,除了日常的高温,还会慢慢出现秋燥,身体的舒适感还可能因此会进一步降低。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该如何来应对这既热且燥的时节呢?
饮食调整:把握四原则
◎食量要少预防“秋膘”
一般到了秋季,食欲改善,会不自觉的进食过多,过剩的热量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就是人们所说的“长秋膘”。因此,立秋后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建议可适量吃些高蛋白的食物,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可清暑热又能适当补益。
◎少吃辛辣预防疾病
立秋后应当少吃一些辛辣、燥热等刺激性强的食品。中医理论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因此,许多慢性呼吸道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所以,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的食物。另外,还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让身体有意识地发散湿热,而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蔬菜,都有散发的功效,因此提倡多吃一些辛香气味的素食,如芹菜、韭菜等。
◎少吃生冷保护脾胃
节气的变化,意味着环境的变化。而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在饮食上还要特别注意不要过于生冷,生冷食物容易导致肠胃消化不良,发生各种消化道疾患。其次,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会伤及脾胃。
作息规律:早睡早起
按照中医理论:“秋三月——阴气始起,早睡早起”。所以在起居上宜早卧早起,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借此以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早起醒来时,可在床上放松四肢闭目养神,稍待一会儿再起床,更有利于身体健康。立秋过后,天气将缓慢转凉,但中午仍然温度较高,但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要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皮肤保养:防干防晒
此外,立秋之后的气候极易使皮肤受损,在此期间一定要特别注意皮肤的养护。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秋季气候趋于干燥,最易损伤人体的津液,此时如果不注意保养,角质层出现“缺水”症状,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甚至出现缺水性皱纹。同时,秋季过后就是更为干燥的冬季,如果不注意保养,在冬季皮肤就会受到更大的损伤。洗脸时不要太过用力地按摩,洗完脸后,只要再用干净的毛巾吸掉脸部水分即可,最后一定要涂抹护肤品。有人以为秋天的太阳不如夏天那般毒辣,殊不知秋天的紫外线其实是很强的,此时若长期户外活动,一定要擦上具有防晒系数的润肤霜。
缓解不适:巧用方法
立秋开始,秋燥的出现,可能会引发身体较多的不适,传统医学认为,燥易伤肺。因而,“肺燥”是秋季就医时患者听到中医医生说得最多的名词。在干燥的气候环境中,人体可由此产生诸多津亏液少的“干燥症”。比如,肺脏受伤,多有咳嗽。秋之咳嗽,常常是干咳无痰或胶痰难咯,称之为“燥咳”。鼻乃肺之窍,鼻干燥或鼻出血在立秋之后尤为常见,前者几乎无人可免。喉、咽也分别是肺之门户和肺气之通道,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老病复发或身体其他不适。对付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温开水,排毒去火,缓解体内的热气。早晨可在水里加一点食用盐,晚上喝水可加一点蜂蜜,效果会更明显。烟酒尽量少用或是戒掉,平时多煮些百合、绿豆、薏米等汤,通过这些方法,都可以有效预防或减少秋燥。
新闻推荐
打造“3+N”生活性服务业新场景 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 天府中心国际化顶级商圈将于2022年基本建成
成都科学城自诞生之日起,就吸引着一批批国际顶尖项目相继入驻。记者8月6日从天府新区获悉,从2016年开始,随着汇聚“智慧大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