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大提速

成都日报 2018-08-05 01:05 大字

近日,成都市建委宣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成都市已被列为全国16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其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已正式全面启动。

成都市被列为16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

据市建委法规处负责人介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成都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成都市被列为全国16个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改革试点之后,全国就将铺开推广。

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也印发了关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及其配套工作推进方案。方案此前已通过住建部专家评审,标志着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事项要件,2018年底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全流程总用时控制到120个工作日以内,力争2019年6月底前压减至90个工作日以内,各审批阶段环节、事项、要件和时限‘减一半\’,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根据一张办事指南,到一个窗口,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就可完成该阶段所有审批。这将创下历史新纪录。这对于项目建设的各个主体单位而言,绝对是大利好。”该负责人表示。

工程建设项目分五类分别“定制”流程图

据介绍,此次改革涵盖的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过程中涉及23个部门53个审批事项;涵盖市级各部门和市、县、区、乡镇(街道)各层级;覆盖行政许可等审批事项和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其他类型事项(属国家、省级审批权限的事项除外)。

在改革中,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将工程建设项目划分为一般政府投资项目、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园区内工业和仓储及生产配套设施项目、非经营性小型配套设施项目五类,分门别类制定审批细则,画出流程图,列出时间表。”

与此同时,项目将实行分段并联审批。项目审批全流程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基本阶段,采取“一家牵头、统筹协调、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办法,制定统一的并联审批阶段办事指南、申报表格、工作规则和制度标准,建立本阶段的线上会商决策机制,实现审批模式从当前“反复函询、分散决策、线下运转”向“限时决策、内部协同、线上会商”转变。

同时精简审批环节。取消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等事项。不再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工伤保险参保证明等事项作为审批的前置条件。社会投资的房屋建筑,建设单位可以自主决定发包方式。

实行“黑名单”管理 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在改革中,将注重转变管理方式。对于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替代的审批事项,调整为政府内部协作事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由发证部门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其他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在全市推行“多评合一”模式,按照“统一受理、统一评估、统一评审、统一审批”的服务新模式,对环境影响评价、节能报告评审、水土保持方案等事项实行“多评合一”。

同时健全信用评价制度。依托成都信用平台,整合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审批信用评价管理系统,加强部门信用评价系统与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的对接联通,构建“1+N”信用监管体制。实行“黑名单”管理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扩大信用评价实施范围,将所有中介服务主体和建设主体纳入信用评价范畴。实行信用评价与招投标挂钩,强化信用评价结果在招投标领域的运用。

“此次大力度的优化提升主要有六个亮点:一是特定区域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条件成熟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二是创新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监督方式,引入商业保险机制,探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质量责任保险;三是构建以市场主体和群众感受为标准的改革成果评测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成都市审批服务进行系统评估,测评群众满意度;四是优化咨询服务、建立‘1+4’审批咨询服务机制;五是鼓励开展专业化全程代办服务;六是实施基坑、地下室和地上部分\‘三段式’办理施工许可。通过探索创新,努力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审批和管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建设项目,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助力。”该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 袁弘

新闻推荐

海绵城市将纳入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

本报讯(记者袁弘)记者日前从市建委获悉,按照中央及省市有关规定,成都市在城市建设中将全面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把海绵城...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