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咖”蓉城掀起头脑风暴可持续发展成果集中亮相 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精彩回顾
汇聚来自全球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现场进行系列成果发布;500多位长期致力于推进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行业“大咖”齐聚成都,纵论城市未来;博览会上一大批可持续发展成果、产品集中“亮相”……8月3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落下帷幕。
论坛以“城市变革与发展”为主题,聚焦未来中国及世界如何通过创新与变革,对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技术进行全方位展示,通过分享先进理念、技术及实践案例,搭建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致力于帮助城市实现在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为期三天的论坛,碰撞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和火花,也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
【论坛】
现场发布系列成果
为成都定制可持续发展方案
《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的导则》(以下简称《导则》)的正式发布成为本届论坛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作为首批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导则》在经过一年的深入调研和共同建设后,可以说为成都“定制”了可持续发展方案。
《导则》深度研判了成都经济社会情况,不仅给成都从发展阶段上进行了明确定位,更是分析了瑞典林雪平市、阿联酋马斯达尔等国际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市案例,为成都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启示。
成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导则》提出措施建议,从区域、生态、空间、产业、特色五个方面确立了总体思路,更从新理念、新社会形态、新技术、新业态四个方面提出了成都路线图。其中在总体思路上,在区域上建议区域协调的新融入战略,在生态上建议底线约束的新管控战略,在空间上建议减量增质的聚焦战略,在产业上建议外引内生的竞优战略,在特色上建议品质塑造的提升战略。
在论坛上,世界银行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还签约并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框架》(以下简称《框架》),其目标在于推动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共识;指导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实践;提供可操作性工具指导城市研究;应用同一框架评估城市可持续性。
从内容上看,《框架》包括两部分主体内容,第一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方法,展示了应用四步骤方法的过程及其具体指导,包括诊断城市现状、确定城市愿景和优先事项、制定融资方案、监测和评估;第二部分是GPSC评估框架通过政府治理和综合性城市规划、财政可持续性两个赋能维度和城市经济、自然环境与资源、气候行动与韧性、包容性与生活质量四个结果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共识。在附录部分还介绍了具体城市和机构的最佳实践及其创新实践的有效成果。
一场会议,必不可少也会带来碳排放。而本次论坛是四川省首次以建森林的方式来抵消论坛产生的温室气体。
开幕式当天,成都正式启动“碳中和”项目——今年10月,成都将以香樟、银杏为主要树种,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500亩碳中和林。未来20年,这片森林碳汇将抵消此次论坛产生的全部温室气体排放——预计排放温室气体921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交通工具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到了50%以上。
碳中和,是指组织或个人通过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方式,抵消其排放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零排放”目标。作为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新形式,碳中和项目近年来已在高规格国际大会中逐渐采用。而在《成都市建设低碳城市推进绿色经济发展2018年度计划》中,也已经将策划实施碳中和示范项目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观点】
高质量发展、公园城市成焦点
嘉宾纷纷为成都可持续发展支招
这次盛会,是可持续发展前沿观点和先进技术的一场全球碰撞。
来自全球各地的5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围绕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动能、低碳城市促进绿色发展、城市群建设助力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焕发城市活力和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等主题展开讨论,既放眼全球,也聚焦成都,留下了一个个精彩的观点。
“韧性城市”是论坛期间嘉宾们关注的一个新词,也是论坛的热词。当得知成都夏天遭遇多场持续性强降雨的困扰后,世界银行城市、社会、乡村及韧性城市部高级城市专家王雪漫以“韧性城市”作出了回答。
“如果在城市公共空间和社区空间中,能够预先建设空中连廊,平时作为慢行系统,当暴雨来临时,人们则可用二层通道保证基本的交通联系,这样的城市将更具韧性。”王雪漫还继续从韧性城市的角度,为成都支招。她建议,在立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城市,成都要定义更宽泛的韧性概念,除了现有的绿色发展、低碳城市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创新性融入“韧性”观点。
高质量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在论坛上,成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部署引起了不少嘉宾关注,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战略部总裁,新华三集团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李立更是直接表示,将顺应成都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最重要项目落户成都。
“我认为成都的做法是适应成都当前的发展阶段,策略也是顺应了形势。”李立表示,自己对成都的发展环境,包括政府的支持、效率等印象深刻,所以新华三集团把云计算公司落到了成都。“云计算是新华三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战略,整个从研发到解决方案的规划,都是在成都,现在云计算就是整个信息化产业的基础,成都政府的效率特别高,对数字经济非常重视。”
作为论坛的讨论主题之一,如何建设“公园城市”更是在与会嘉宾的相互探讨中,碰撞出不少火花。欧洲城市联合计划管理委员会主席玛吉特·诺尔特意在众多论坛中,挑选了“建设公园城市提升城市品质”的话题参加讨论。“‘公园城市\’是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目前对我来说,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凭借此前对“花园城市”的研究,玛吉特·诺尔认为,花园城市不仅要关注城市中的建筑,而且要关注社区,做到以人为本。衡量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既包括城市的功能、数字化的程度,也包括社区的建造。
每一个精彩的观点,都是与会嘉宾在论坛探讨交流中碰撞出的真知灼见,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新的智慧和力量。
【逛展】
“吸睛”更“吸金”
可持续发展项目扎堆亮相
国内首创“马蹄形”综合管廊、中瑞低碳合作项目首个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熊猫巴士……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上,国内外多家单位参展,多项可持续发展项目集中呈现。
倒三角的黑眼圈、桃心状的黑鼻子,长了一副熊猫脸的双层巴士独自占了一个展位,引起观展人群纷纷驻足。
这辆巴士分上下两层,共有35个座位,载客量为80人。最值得注意的是,这辆巴士是纯电动的新能源公交,顶层为全景防紫外线玻璃。“这辆巴士是为了成都的观光线路设计的,因此采用了熊猫这个成都元素。”公司市场部部长张启兵告诉记者,5月下线后,这辆巴士已经完成调试,随时准备上路了,实际续航里程可以达到300公里,跑一天没问题的。
“马蹄形”综合管廊、装配式桥梁、花纹地砖……博览会上,来自成都城投建筑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多项环保房建构产品吸引了各方眼球。展出产品兼具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接到抛出的“橄榄枝”自然不是难事。该展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已经有不少外商前来咨询交流。
不少可持续发展项目还在参展过程中透露出最新的进展。在博览会上,落地在温江的中国—瑞士低碳城市(成都)项目尤为引人注目。中瑞双方将在9月份启动首个合作示范项目——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四期项目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瑞士专家给予规划、设计方面的支持,其中一栋楼是作为中瑞合作框架下的首个绿色示范建筑,融入瑞士先进设计理念,实现微能耗至零能耗。”该展区负责人表示。
备受市民关注的天府绿道也参加了博览会,并带来了最新消息。作为天府绿道体系“三环”中重要的一环,围绕绕城高速而建的锦城绿道二期实施方案亮相,并将于年内开工。
总面积为109.55平方公里,其中生态用地78.4平方公里, 计划落实主干绿道128公里,支线绿道155公里,21个特色园活化演绎《蜀川胜概图》……锦城绿道二期将以“农为底、道串联、景融合、功能足”的规划设计理念,形成“东塘星罗百水润城,西渠阡陌六河灌都”的美景。
本报记者 徐璨 宋妍妍
摄影 张青青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8月3日电3日,2018世界斯诺克上海大师赛暨全国业余斯诺克大师赛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走过11年的上海大师赛,今...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