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泠艺堂 □宋曙光

半岛都市报 2018-08-03 07:35 大字

泠艺堂诞生在地球北纬三十六度,很多人都不相信甚至是不敢相信。但是,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她就诞生了,那么执着。不管你爱不爱她,也不管你喜不喜欢她,她就在那里。

说起泠艺堂,天亮老师说,她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到了这个时间段,各类人群聚集给挤兑出来的。这里的“挤兑”的说法我还没弄懂。可“泠艺堂,她不得不降生。”我是懂得了,因为她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人人都离不开她。东西方文明发展到现在,历经坎坷,无时无刻不打上文化的烙印,能够承载这个烙印的就是我们耳濡目染的字画艺术。你不觉得,无论是殿堂还是草屋,有字有画,就会有品位有内涵?

舞墨书盛世,为文记醒言。普世之间,自古以来就不缺舞文弄墨者和识字解文者。这两者的另外的名字或称书法家,或称画家,其实皆可称为艺术家。艺术家是劳动者中精英,其劳动成果的价值是不能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的。虽然不能拿金钱来衡量,可艺术家也要生活呀!总不能将自己的作品挂起来自己欣赏,那样虽赏心悦目,悠然自得,但总觉得有孤芳自赏之嫌,对外界用处不大。所以,艺术家的劳动成果拿出来进行交易,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交易就需要平台,创作字画者和需求字画者都需要这个平台。泠艺堂就是为适应这个需求而悄悄地诞生了。

为什么叫泠艺堂呢?乍听,泠艺堂这个名字不好听,怪怪的。我却觉得她高大上。

先说“泠”。

它的基本字义主要有:一是清凉:泠冽、泠然。二是液体降落。三是凋谢:泠落、泠散。

作名词,属形声。从水,从令,令亦声。“令”本义为“(受)役使”,转义为“承担任务”。“水”与“令”联合起来表示“承担饮用和漂洗任务的水”“接受官府命令为居民服务的水”。

作形容词,泠,(1)清凉;冷清。子能使子野尽为泠风乎?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2)泠冽(清凉,凉爽);泠然(寒凉;清凉);泠风(小风;和风)。(3)清澈。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刘长卿《听弹琴》。(4)泠波(清澈的水波)。(5)轻妙的样子。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庄子齐物论》。

作动词,他表示液体降落。同僚涕泠。《冀州从事郭君碑》。如凋谢。泠落;泠散;凋泠。翠老红泠。《春从天上来·成都重见某女伶》(和吴彦高会宁老姬之作,清末近现代初·周岸登)。黍麦凋泠。《春从天上来·明故宫》

“泠”与水有关,“平之如水”,“上善如水”,是财富特别是精神财富的象征。“泠”字用在书画创作者和爱好者身上说是恰如其分,简直就是量身定做。写字作画,皆需心静如水,“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公司开业、乔迁新居诸多喜事美事,得几幅心仪的字画悬挂于厅堂之上,那心情恰似掬一捧泠水,既泠列又泠然,如沐泠风。

再说“艺”。

艺,“道”也,个体的运动过程,宇宙空间里由有形(元素)和无形(电)结合而成的个体(相对形体),在符合时间、空间概念,具备可持续化螺旋状因果循环方式运动以及浅显的向着两极进行分化的本质中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运动过程。更多的艺的形式并不见得被现阶段的人类所能识别或者理解,但是更多的艺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周礼·天官·宫正》有“伍,而敎之道艺”的说法。

繁体字的“艺”,形声,从云,蓺yì声,本义技艺。艺,种也。《说文》。艺麻之如何?衡从其亩。《诗·齐风·南山》。艺山林也。《左传·昭公十六年》。树艺五谷。《孟子·滕文公上》。艺蔬自给。又如:艺植(耕种;栽植);艺人(耕种的人);艺圃(种植花卉园圃)。

艺,作名词,(1)技能;才能。求也艺。《论语?雍也》。艺天下无双。宋?王谠《唐语林?雅量》。公(袁可立)多才艺,善持论。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2)球艺;艺业(学术技艺);艺高人胆大(指人才技高超,故能不惧险阻,勇往直前)。(3)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4)指经籍称《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为六艺。(5)艺学(指经学;文章典籍之学)。(6)艺术。(7)极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国语·晋语》。艺还是标准、准则。如用人无艺。

从甲骨文、金文的字形来看,它像一个人伸出双手在种植苗木,人和苗木画得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它是一个会意字,会意一个人在用双手种植苗木。篆文形体的左上角还是一个苗木样,下面增加了一个“土”,表示苗木植根于土。右边的人形变得不太像了。楷书时就变成了“埶”,后来人们觉得它和苗木有关,因此又在“埶”上加了“艹”头。再后来,人们觉得这种形体不能显示该字的读音,因此又在下边加了一个声符“云”(在古代“云”和“艺”读音相近),这样它的字形就形成了“艺”。

《说文解字》说“埶,种也。”这才是它的本义,在古书中也习见,如《孟子·滕文公上》说:“树艺五谷。”意思就是种植五谷。因为种植五谷也需要专门的技术,不是谁都能种好的,因此,又从它的本义中引申出了“技能”“才能”之意。如《史记·龟策列传》中就说“博开艺能之路”,意思就是说要“广开才能之路”,这里的“艺”就是指“才能”的意思。

“艺”字作为“种植”的本义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多是“技能”“技术”义。

“艺”是劳动,是劳动者的创造。唯有奋斗才能创造艺。这个“艺”字,就是书画创作者和书画爱好者的劳动过程的高度概括生动写照。中国人从来就是智慧过人,写字的、作画的,看字的、赏画的,都是艺苑奇葩。古人造的“艺”本身就是艺术成果,是智慧的结晶,是智的聚合。

现在说说“堂”字。

堂,作名词:(1)形声。从土,从尚,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平”。“尚”与“土”联合起来表“住宅内的公共空间”、“住宅内的会面议事处所”。(2)堂,殿也。《说文》。段注:“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3)泛指房屋的正厅。堂前松柱。晋·干宝《搜神记》。(4)如:堂轴(挂在厅堂壁上的字画);高堂(高大的厅堂);堂户(门庭之内);堂筵(堂中坐席);堂坳(堂的低处;泛指低洼之处);堂扁(厅堂上的题额);堂室(厅堂和内室);堂前(正房前面;正厅);堂房(堂和房)。(5)旧时官府议论政事、审理案件的地方。宾客满堂。《史记·魏公子列传》。(6)如:堂参(于公堂上参谒上司);大堂(衙门中审理案件的厅堂);过堂;堂食(堂馔。堂餐。唐时政事堂的公膳);堂案(唐代宰相政事堂的文书档案);堂厨(政事堂的公膳房)。(7)尊称别人的母亲。如:令堂;萱堂。(8)用于商店、厅事、书斋名称。如:同仁堂;杜甫草堂。(9)也指署事的官吏。如:堂官(明清时各部主官的称谓);都御史称都堂;(10)山上宽阔平坦的地方。外堂即向东之坞。《徐霞客游记》。(11)佛堂。

堂,还可作形容词(1)在外表、举止或言语上表现出尊严的。如:堂堂大丈夫;堂而皇之,堂哉皇哉(形容公然、大模大样或有气派)。(2)同一祖父但不同父亲的兄弟姊妹关系。如:堂族(关系较远的同族);堂姊妹。(3)高显的样子。刊层平堂,设切崖。《文选·张衡·西京赋》。量词,堂用于分节的课程或一套物件。如:一堂课;一堂家具。常用词组:堂奥,表示厅堂和内室∶腹地;堂的深处,喻含义深奥的意境或事理。张来《夏日杂感》“无能老蝙蝠,乘夜出堂奥。”

由堂组成的词组很多。如堂倌,旧时称饭馆、茶楼、酒店、澡堂等中的侍者。堂皇、堂堂,形容气势盛大。冠冕堂皇,如火如荼兵气扬,勤王名号正堂皇。清?泣红《胭脂弹词血》。堂会,旧时家里有喜庆事邀请艺人来举行的演出会。堂上,尊长居住的地方。拜夫人于堂上。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父母居住的正房,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再如形容容貌庄严大方的,仪表堂堂∶形容志气宏大。我们是新一代的堂堂青年,还怕这一点困难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正直;形容强大严整,真是:堂堂正正之师,吊民伐罪之旅。《封神演义》。

“堂”字,意义之广,含义至深,用途无量。我们的书房、办公场所等“住宅内的公共空间”“住宅内的会面议事处所”皆可“堂而皇之”。作为身怀高艺的书画创作者和独具慧眼的书画爱好者何不济济一堂,共沐泠风呢?

以上关于“泠”“艺”“堂”三个字的解读不是我的杜撰,均转摘自百度稍加整理。

关于泠艺堂,我无须多说,而说也说不透,我觉得,泠艺堂,在“泠”,在“艺”,在“堂”,在乎追求创造也!泠艺堂就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劳动者一起打拼共享奋斗成果的场所。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从这个角度上讲,泠艺堂是奋斗者的天堂,所有的奋斗者都济济于泠艺堂,不亦乐乎?

泠艺堂是干什么呢?

泠艺堂是中国书画艺术交易平台,目的是为书画创作者提供宣传交易的平台,为书画爱好者提供购买的平台。书画老师们都笔耕不辍,无精力再做其他,泠艺堂搭建这个平台实现和书画家的直接合作,提供保姆式服务。说到底,泠艺堂就是在书画老师和书画爱好者之间搭建起一座交流的桥梁,泠艺堂的经营者就是书画老师和书画爱好者的“店小二”或者说是“小堂倌”。虽为“堂倌”,但是只要“水”与“令”联合起来,做成做好“承担饮用和漂洗任务的水”以及“接受官府命令为居民服务的水”,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树艺五谷”,必能“博开艺能之路”。

“小堂倌”与智者为伍,岂不堂哉皇哉?

我喜欢泠艺堂,我已经看到了她未来的路,虽然很长很远,这里不仅是有诗有书有画,而且有希望,更关键的是远方和远方的梦想。(天亮语)

我很佩服我们的先人的先见之明。唐朝诗人郑损可能早已预见到泠艺堂会诞生,于是写下了《艺堂》:堂开冻石千年翠,艺讲秋胶百步威。揖让未能忘典礼,英雄孰不惯戎衣。风波险似金机骇,日月忙如雪羽飞。莫怪尊前频浩叹,男儿志愿与时违。

在此,奉献给大家,好吗?

新闻推荐

奋斗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

《彼岸花》封面。《彼岸花》专场朗诵会。□杨嘉利“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当听到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