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野外考察 西南石油大学师生4人遇难 追踪出事地点基本属于无人区 泥石流较大 救援难度大

成都商报 2018-08-03 02:31 大字

地质考察队在新疆野外科考图据西南石油大学官方微博

7月30日19时左右,西南石油大学一支5人地质考察队在新疆阿克苏温宿县野外考察时遭遇泥石流,造成1位教师、3位学生死亡,1位学生受伤。接到事故报警后,当地消防和民警迅速投入救援,找到了4名遇难者的遗体,唯一幸存者也被送往当地医院接受妥善救治。

尽管事情已过去好几天,但参与现场救援的温宿县消防大队官兵李军(化名)仍然不愿详细回忆救援现场的情况。“惋惜、痛心,四条生命就这样在我眼前消失,我现在依然无法平静。”

事发地点是什么情况,师生们到底经历了什么?

救援人员:事发在晚上 救援不理想

李军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师生们出事的地点在温宿县县城东面靠山的山坳里,离县城约有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他告诉记者,事发地点平时除了在山脚放羊的牧民,很少有人到那个地方去,基本属于无人区。

事发当晚,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部门出动三台车共16名消防队员参与救援。李军介绍,到达现场后,消防官兵得知有4人被泥石流掩埋,便立即投入到救援当中。由于已是晚上,泥石流规模比较大,加上又是在没有人烟的山坳里,救援进展并不是很理想。即便如此,消防官兵和现场的民警也一直都没有放弃搜救的希望。

遗憾的是,当找到师生4人时,他们已经全部遇难。

另外,24岁的胡同学,在泥石流来临时,成功脱险,成为唯一生还者。据介绍,当消防官兵发现他时,胡同学在一旁浑身发抖。担心胡同学在泥石流中受伤感染和惊吓过度,消防官兵给他披上衣服,并立即转移到县城进行救治。“他在现场对我们说了谢谢,让我难忘又更加痛心。”

专家声音:

新疆虽干旱 也易发泥石流

在得知师生们的不幸经历之后,不少网友在感到心痛的同时,也感到疑惑:新疆素来给人印象是偏干旱,为何也会出现如此致命的泥石流。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专家陈宁生教授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与大家想象的不同,新疆虽然干旱,但也是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地点。

陈教授介绍,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这里的地形往往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因为新疆的降水较少,土质干松,所以在干旱河谷地带,只需少量降水就容易产生泥石流。除了降雨外,冰川融水也容易产生泥石流”。

新疆地质矿产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春涌在《新疆环境保护》(综合性环境科学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新疆也是我国山区面积最多的省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泥石流的多发省区之一。论文特别指出,虽然新疆属于干旱地区,但学术研究表明,温度的升高有利于融化冰川、积雪和冻土,有利于突发大雨、暴雨和特大暴雨。特别在夏天,高山区地温和气温为全年最高, 特别是中午大气温度在20℃,可发生融化冻土型泥石流,可使季节积雪、终年积雪和冰川融化,特别是数天或1天、半月甚至1个月或多月的持续高温(>25℃)时,易发生冰川大雨、暴雨或特大泵雨进而引发暴雨洪水型泥石流。

就本次师生们出事的温宿县而言,当地消防官兵也介绍到,温宿县在山区,夏季天气变化大,短时间的强对流天气比较多见。“短时间下暴雨甚至一个小时内就超过100毫米的大雨也是有的。所以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相对较多,而且在野外的防范难度也较大。”

业内人士:

地质科考辛苦而危险

陈宁生教授说,地质科考是很辛苦的工作,其重要经历的磨难和危险,不是行业内的人几乎无法体会。他回忆,自己在上世纪80年代刚参加工作时,因为客观条件限制,只靠两条腿去搞科研和调查,也经历了大大小小的风险。如今虽然交通越来越方便,交通工具越来越发达,但野外科考依然有一定危险性,“这也是搞地质(研究)的人,很值得尊敬的地方”。

陈教授也提醒,正因为野外科考存在危险,所以更要注意安全。“比如说泥石流,虽然你这里没下雨,但不代表上游没下雨,因此要从地质地貌、声音、天象等多方面观察,时刻保持警惕。”

成都商报记者 李春雨

应鑫 胡越

新闻推荐

为300名孩子圆梦

本报讯(记者缪琴宋妍妍)“我的爷爷已经80岁了,他行动不方便,视力也不好,我想送给爷爷一根多功能拐杖”“我想成为社区志愿者,做...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