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构建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 到2020年新创办15至20所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
共建方式
■ 可选择高校现有的附属学校进行共建,也可遴选一般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创办共建附属学校
■ 支持校地共建公共属性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形成品牌
共享资源
■ 支持高校向共建附属学校开放校园、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实践基地、网络平台等资源
■ 形成设施共享、校地共管、品牌共用、人员共派、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的机制
具体目标
到2020年
新创办15-20所共建附属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
到2025年
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共建附属学校,形成校地共建新格局
到2035年
共建附属学校成为成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全面形成
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为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提升环高校基础教育质量,市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探索设施共享、校地共管、品牌共用、人员共派、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的机制。到2020年,成都将新创办15-20所校地共建附属学校;到2035年,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全面形成。
资源共享
向共建学校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等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成都的教育优势资源仍然集中在原来的5+2区域,随着城市扩展,中心城区范围扩大,成都优质教育范围急需扩大。而温江、双流、新都、郫都周边高校聚集,为共建共享奠定了基础条件。
《指导意见》对校地共建附属学校的方式提出要求,共建方式可选择高校现有的附属学校进行共建,也可遴选一般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创办共建附属学校。同时,在共建工作中,支持高校向共建附属学校开放校园、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实践基地、网络平台等资源;支持校地共建公共属性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形成品牌;支持高校在共建附属学校建立成果推广应用、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基地,将共建附属中学建设成为生源基地;支持高校以课题立项方式,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帮助共建附属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利用高校专业、学科和学术、人文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共建附属学校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等的指导和支持,培育特色项目,强化专业素养,形成办学特色。
根据《指导意见》提出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成都将推动一批现有附属学校建立校地共建机制,新创办15-20所共建附属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到2025年,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共建附属学校,形成校地共建新格局;到2035年,共建附属学校成为成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全面形成。
共建附属学校
不改变办学性质 不提高收费标准
市教育局综改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指导意见》明确了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应遵循的县域自主、市级统筹;公益为主、促进公平;就近优先、深度融合三个共建原则。
据介绍,校地共建的高校附属学校由区(市)县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协商驻地高校并以协议方式确定。遴选具备条件和基础、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自身发展愿望强烈的学校作为共建对象。实行共建附属学校市级备案制度。附属学校共建后不因共建改变办学性质、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附属学校共建要优先选择高校周边的基础教育学校与高校进行“一对一”、不同学段多所学校与同一高校“多对一”和不同区域多所学校与同一高校多个校区“多对多”的就近共建。校地双方都将在设施共享、校地共管、品牌共用、人员共派、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等六个方面进行探索。
同时,成都将探索建立校地共建双方实质参与管理的理事会制度等,着力帮助共建附属学校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探索“购买服务、契约式管理”的委托管理方式,将一方所办学校委托对方管理。
据悉,成都市已经有多所高校尝试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办学。2003年,成华区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电子科大附中,2006年,双方又合作共建电子科大附属小学;2016年12月,成华区与成都理工大学合作,创办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目前,成华区不仅与电子科大有密切合作,与成都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在学前阶段、特殊教育方面也有相关合作。
成都晚报记者 李嘉恺
新闻推荐
本月27日,成都市召开2018年征兵工作会议。成都晚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征集的新兵将从8月1日起开始体检,9月1日批准新兵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