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聚锦官城——蓉港戏曲汇演”昨日上演 汪明荃伉俪带学生来蓉交流戏剧:川剧百看不厌

成都商报 2018-07-30 02:48 大字

舞台左侧是川剧的帮腔乐师,右侧是粤剧的锣鼓乐队,舞台中央轮番演出着川剧和粤剧的知名剧目,台下喝彩声不断……昨日下午,“艺聚锦官城——蓉港戏曲汇演”在锦江剧场上演,为2018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增添岭南风味。

两个小时的演出,香港八和会馆的一众年轻粤剧演员演出了经典粤剧《白蛇传》之盗仙草与《五郎救弟》,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则带来川剧经典折戏《别洞观景》与《拿虎》。汇演中除了传统曲目,香港八和会馆理事罗家英和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蔡少波分别担任演出解说嘉宾,在每出戏开头为观众分享剧目内容,让观众能更加深入了解剧目,有更强的代入感。而香港粤剧部分的演出由罗家英担任艺术总监,其夫人汪明荃也出现在演出现场,首次带领香港八和会馆来蓉交流。

川剧粤剧交流频繁:

汪明荃曾向川剧大师学习折扇功

以一曲《万水千山总是情》唱红内地的香港著名表演艺术家汪明荃昨日也来到演出现场。其实,除了演员身份之外,“阿姐”汪明荃还有另一个身份,香港非营利性粤剧和艺术家协会——香港八和会馆主席。

汪明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参与表演艺术工作近50年,在不同阶段,也会学习不同范畴的表演艺术,希望能够结合在不同表演艺术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创新,丰富自己的表演内容。“我从电视演出及唱歌开始、再学习广东粤剧、参加舞台剧及粤剧演出,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在学习,有时间的话我也会到内地跟老师学习不同戏曲。”汪明荃回忆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赴香港演出交流时,她还曾向川剧大师晓挺学习折扇功,“川剧听唱腔,粤剧听锣鼓,都有可以借鉴的亮点。”她认为,一个全面的艺术家,不能只局限在自己专长的范畴,必须不停学习新事物,了解不同艺术的最新发展,与时俱进。因此,她常常推动鼓励香港粤剧演员到不同地方交流学习。

“川剧让我们大开眼界。”再度携学生来蓉交流的罗家英欣赏了川剧《别洞观景》后评价说,川剧的唱腔身段优美,对角色的内心表达丰富,让他十分喜欢,“看了很多遍,怎么看都看不厌。”

“川剧早在八十年代便开始到香港演出,与粤剧交流,双方互相学习和汲取了不少艺术精华。”蔡少波回忆,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他曾带川剧团赴香港演出,深受香港戏迷的喜爱,演出现场爆满。在内地剧团还带着方便面去香港演出时,汪明荃和罗家英代表香港八和会馆热情宴请川剧团,开展艺术交流。此后,四川各地川剧团曾多次赴港演出,香港八和会馆也多次带青年演员来蓉学习。

开拓更多发展空间:

戏剧交流的背后是文化交流

此次的“艺聚锦官城——蓉港戏曲汇演”是2018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的子活动,也是香港青年粤剧演员首次参加成都的音乐周活动。除了同台演出,他们还将走进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实地交流学习川剧花旦、小生及小武的基本功与身段,深入了解川剧文化,相互交流。

“地方戏保留了方言文化,传承和革新非常重要,听说内地的剧团还会有师父带徒弟的传统,这难能可贵。”汪明荃说,戏剧交流的背后是文化交流,有着承载地方文化的意义,需要加强保护和传承,同时也需要在交流中革新。

“我们香港的年轻演员不单有机会与川剧艺术家交流,更有机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艺术家交流,绝对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验。”汪明荃说,“2018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正好提供一个平台,让青年表演艺术家在短短一个星期,能观摩不同国家的优秀青年艺术家、不同形式的表演,也能够跟不同的年轻艺术家交流,彼此启发,彼此鼓励。在艺术发展的路途上,开拓更多的发展空间。她希望香港的年轻艺术家把握机会,珍惜与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交流的时间,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开阔艺术视野。

谈及此次成都文化之旅,汪明荃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成都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合作,“在对外交流这个领域,成都做得非常好,我们希望有更多时间来了解成都的文化。”

成都商报记者 钟茜妮 摄影记者 刘海韵

新闻推荐

中德音乐之声唱响蓉城

本报讯(记者胡清摄影马丁)29日,2018成都国际友城青年音乐周专场活动之一,“成都遇见汉堡——中德音乐之声”唱响成都,Kawa乐队...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