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新创办15至20所校地共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

成都日报 2018-07-28 03:35 大字

27日,市教育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正式发布《关于推进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的指导意见》。据悉,为深入推进校地合作,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培育优质教育资源,提升环高校基础教育质量,构建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成都未来将进一步推进成都市校地共建高校附属学校建设,其中附属学校包括普通中小学、幼儿园。

记者在通气会上获悉,成都到2020年,推动一批现有附属学校建立校地共建机制,新创办15至20所共建附属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结构得到改善和优化;到2025年,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共建附属学校,形成校地共建新格局;到2035年,共建附属学校成为成都基础教育品牌学校,环高校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圈全面形成。

共建对象

学科优势明显的高校

按要求,校地共建的高校附属学校(以下简称共建附属学校)由区(市)县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下同)协商驻地高校并以协议方式确定。遴选具备条件和基础、具有发展空间和潜力、自身发展愿望强烈的学校作为共建对象。重点与专业力量较强、学科优势明显、合作意愿较高的高校开展共建。

公益为主、促进公平。成都将坚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本质要求,在共建对象上,重点选择地方公办学校及具备公共属性的高校自办学校进行共建。在共建方式上,既可以选择现有附属学校进行共建,也可以遴选一般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创办新的附属学校,并支持校地共建公共属性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形成品牌。在共建性质上,共建的附属学校不因共建改变办学性质、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同时按“就近优先、深度融合”的原则,优先选择高校周边的基础教育学校与高校进行“一对一”、不同学段多所学校与同一高校“多对一”和不同区域多所学校与同一高校多个校区“多对多”的就近共建。

如何共建

7项任务明确方向

意见明确了共建方向和任务,包括探索设施共享、校地共管、品牌共用、人员共派、人才共育、课题共研、特色共创七个方面的机制。

◎设施共享

意见要求各区(市)县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高校周边基础教育校点规划布局,统筹地方建设、高校自建、校地合作建设等方式,完善服务环高校知识经济圈的区域基本公共教育配套。按照相关规定,做好高校教职工子女进入共建附属学校的入学工作,鼓励高校向地方开放共享自办学校学位。支持高校向共建附属学校开放校园、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实践基地、网络平台等资源,探索设施共享机制。

◎校地共管

同时探索建立校地共建双方实质参与管理的理事会制度等,着力帮助共建附属学校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鼓励双方发挥各自优势,探索“购买服务、契约式管理”的委托管理方式,将一方所办学校委托对方管理。

◎ 品牌共用

意见提到,在校地双方协商基础上,通过命名、更名、授权加挂等形式,将高校品牌引入共建附属学校,促进高校文化与精神的传承融合,推进共建附属学校发展水平与高校品牌相匹配。并支持多方协同共建,跨区域共用共享优质附属学校品牌。支持校地共建公共属性的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并形成品牌,探索品牌共用机制。

◎人员共派

将探索建立校地双方和共建附属学校互派人员制度和交叉任职制度,高校向共建的地方学校、地方向共建的高校自办学校派驻骨干人员,兼任附属学校的校级管理人员,共建附属学校派员到高校或地方学校跟岗、挂职锻炼,探索人员共派机制。

◎人才共育

意见鼓励高校利用师资优势助力共建附属学校教师的培训培养,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素养。支持共建附属学校聘请高校专家学者、知名人士开展讲座以及担任导师、校外辅导员等,建立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纵向衔接、跨学校、跨学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体系和机制。支持高校在共建附属学校建立成果推广应用、学生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等基地,将共建附属中学建设成为生源基地,探索人才共育机制。

◎课题共研

在探索课题共研机制方面,意见鼓励共建附属学校教师申报高校课题或与高校教师共同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参与高校有关研究项目和实验项目。支持高校以课题立项方式,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帮助共建附属学校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试验。

◎特色共创

意见鼓励和支持高校发挥自身课程资源优势,帮助共建的附属学校开发特色课程,丰富完善课程体系。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培育共建附属学校的优势学科,形成学科教学特色。支持高校学术团队指导共建附属学校的教学和学生发展。利用高校专业、学科和学术、人文等资源优势,加强对共建附属学校艺体教育、科技教育、创新教育等的指导和支持,培育特色项目,强化专业素养,形成办学特色,探索特色共创机制。

保障机制

实行过程跟踪评价

以协同育人为根本,在保障机制上实行过程跟踪评价。意见明确,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共建附属学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校地共建双方要根据协议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对共建附属学校的业务指导、过程督导和评估考核,并建立适时预警和政策干预机制。此外校地共建双方要落实互派人员的相关福利待遇,并确保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提拔使用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对共建效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奖励。

同时,要加快共建附属学校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完善校长负责制,提升办学自主权,推动共建附属学校成为创新型、实验型、示范型、引领型的特色学校。本报记者 赵子君

新闻推荐

成都女足甲组夺冠 成都队斩获三大球项目首金

三大球项目向来是竞技体育赛场关注的焦点,成都队本届省运会在女篮、排球项目上先后折戟之后,又在女足项目向金牌发起了强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