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与书的故事

陕西日报 2018-07-19 09:51 大字

资料图片

   郑春

  钱穆自幼家贫,酷爱读书,晚年撰写自己的生平时,对祖父的回忆只提及两部书籍。其中,“手抄《五经》一函,由先父以黄杨木版穿棉带裹扎,并镌亲书‘手泽尚存\’四字”,另一部是“大字刻本《史记》”。这两部书深深影响了幼年钱穆,“余自知读书,即爱《史记》,皆由此书启之”。

  1909年,钱穆在常州府中学堂读三年级时,偶然见同学看《曾文正公家训》,没想读了就放不下。次日一早,钱穆跑到校外书店买书。当时的书店大门是一块一块的长木板拼接的,店家刚开门,木板还没卸完,钱穆从门缝中侧身钻入,急问有没有《曾文正公家训》,连家书一起付款购买。此后,这家书店就成了钱穆的私人图书馆,给了他极大的帮助。

  钱穆在无锡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任教时,将几年教学的《论语》讲稿成书《<论语>文解》,寄给商务印书馆,得以出版,得版权费和稿费100元。不过不是现金,而是商务印书馆的百元书券,只能买书(不限于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钱穆用这张百元券补缺了自己的经史子集书籍,他感慨地说:“自此余学问又进。此百元书券实于余大有裨益也。”

  钱穆自1930年起分别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在北平共生活八年。教书做学问之余就是到旧书市场淘书,常常有意外惊喜。其中念念不忘的善本有:

  其一,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的前八卷,清朝嘉庆年间刻本。钱穆得到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刊登在《禹贡》半月刊上。

  其二,《章实斋遗书》家传本。一天下课后,北大图书馆馆长毛子水特地到历史系休息室找钱穆,因市面上送来了一部《章实斋遗书》手抄本,不知道是否有价值,想请钱穆鉴定一下。钱穆仔细勘查后发现,这部书确是章氏的家传本。这个本子几乎可以说是孤本,极为珍贵。如果回答说没价值,这个孤本必然回到旧书店,钱穆就可以收为己有。但想到公藏可以给大众阅览,于是钱穆告诉毛馆长可以收购珍藏。

  同时,钱穆让助教连夜录出刻本中未见的内容,共20余篇。抗战南迁时,钱穆将这些手抄本藏在大衣箱底,上面加一木板,以避开检查,辗转香港、长沙、昆明、成都。后托四川省立图书馆馆长蒙文通印刷200册,此书得以流传。

  其三,《竹书纪年义证》,北通州雷学淇著,共40卷。钱穆曾遍访北平旧书市场而未得,后在北平图书馆得到家传稿。该书由雷氏家人捐献,蔡元培校长请北大付印,印刷本流入北平图书馆。钱穆看到后,晒蓝本(复制)一部,并将有关内容补入自己的《先秦诸子系年》一书中。1937年,钱穆将晒蓝本交书店印刷,此书得以流传。

  钱穆回忆自己在北平的八年:“余前后五年购书逾五万册,当在二十万卷左右。历年薪水所得,节衣缩食,尽耗在此。”

新闻推荐

成都健全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工作机制

本报讯(记者吴亚飞)7月18日,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该局发布《关于健全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工作机制的通知》,扩大巡查范围,...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