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里的成都生活 之初唐四杰在成都

成都晚报 2018-07-06 03:13 大字

杨虎 著

连载04

在看见郭氏之前,卢照邻首先是被成都的秋景惊艳住了。龙朔二年那个秋天的黄昏,当他马蹄得得地进入成都的大街小巷时,首先进入他眼帘的,是北地草木凋黄时节,却依然扶疏在那人家房前屋后的丛丛碧绿:慈竹、楠竹、斑竹……风一吹,绿意上下翻飞;风过后,一棵棵一丛丛如美人静立。尤其令他惊异的,是蜿蜒在随处可见的潺潺溪流畔的一种品相奇特的异花:其叶大者缥绿色,小者浅紫色。其花五瓣,蕊如金色小米,蕊中有髯须,皆为紫色丝带。后来的几年间,在新都担任县尉的他经常在下班以后,就从新都过来,一个人从百花潭溜达到浣花溪,静静地观察这异花从含苞到怒放、凋谢的过程:初开时,此花红得如同燃烧的胭脂;怒放时颜色转为晕红;凋谢的时候,却如女子卸去浓妆,只淡淡地往脸上敷了点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异花呢?它见于宋人的笔记中。有人说是海棠,但据考证,初唐时海棠并没有来到成都;也有人说是今天仍独自开放在青城三十六峰间人迹罕至的山坳深处的一种杜鹃……可惜,无情的岁月湮没了这种异花。

对这种独产于锦官城的异花的观察充分调动起了卢照邻深入成都身体内部每一处肌理的渴望。那时候,“扬一益二”的声音已在海内外响起。对享受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百姓们而言,西京长安,是高大上的礼仪之地;东都洛阳,是礼仪之外身体舒展的打盹之所;扬州呢?有时候难免纸醉金迷,以貌取人;想来想去,至为温和宜人,相看两不厌的,唯有远处青山巍巍、身旁绿水潺潺的益州成都。

“蜀为西南一都会,国家之宝库,天下珍货聚出其中。又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百姓们当然不会像为朝廷出谋划策的陈子昂那样想得如此深远。他们在大唐的疆域中比较来比较去,下意识地觉得成都乃是天底下第一等福地,人生第一等去处。无他,成都富贵雍容而又清爽宜人;成都四季分明而又色彩如春;成都安逸闲适而又生机勃勃。

最显富贵雍容的,莫过于一年一度上元节的灯会。

公元667年,唐高宗乾封二年,正月十五。成都照例举行盛大的上元灯会,是夜灯火如繁星落地。卢照邻从新都过来一饱眼福,工笔彩绘地写出了这一番“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盛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那时候,赏灯是元宵节盛行的活动。到了这一夜,成都市内无论宫廷庙堂还是街道市井,无论富贵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家家张灯结彩,户户欢歌笑语。而为了增加节日气氛,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官府和富贵人家还要搭建华丽的灯轮,高大的灯楼,多彩的灯树。远远望去,那高大的灯楼高入夜空,与天上密布的星辰相映生辉,人间有如仙境,仙境却难比元宵之夜的成都。写下这首《十五夜观灯》的卢照邻那时还不知道,三年后,自己就会兴致勃勃地牵着恋人郭氏的纤纤玉手,度过平生最温馨也是在成都的最后一个正月十五。那天晚上,卢照邻和郭氏在人群中穿来穿去。他们时而仰头,时而回眸,看到精彩处,年轻的郭氏情不自禁地伸出葱葱玉手进行指点,那红嫩的指尖时而上翘,时而斜落……真可谓人间有如仙境,仙境却难比元宵之夜的成都。

然而卢照邻毕竟是个诗人。除了世俗之光的滋润,他更喜欢到处寻觅可以让自己发思古之幽情的人文胜景。于是,刚从元宵的灯火里走出,他转身就看见了相如琴台:

闻有雍容地,千年无四邻。

园院风烟古,池台松槚春。

云疑作赋客,月似听琴人。

寂寂啼莺处,空伤游子神。

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卢照邻其实夸大了自己的怅惘。实际上,那时候的琴台一带,因草木繁盛,鸟语花香,却是居住在热闹街市的人们春来踏青的好去处。对成都的百姓们而言,踏青的念头从正月初一就已在心头萌发。三月初三那天,全城居民倾城出动,男女老少穿作一新,呼朋唤友,宴饮作乐,风筝满天,笑语秋千。这一习俗到了宋代,各家女子更是花枝招展游浣花溪,流水相映丽人身影,宛如一幅幅绝妙画卷,时人称之为小游江……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王勃入蜀了。

新闻推荐

当天种当天用!智能牙科“即刻用”成市民夏天种牙优选 本报028-69982575成蓉城种牙新热线,预约免费智能种牙方案

夏日炎炎,许多市民因天气炎热而胃口不佳,再加上阴雨连绵,特别是缺牙老人群体,在高温天气更容易食欲不佳,加之牙齿不好,吃不好东...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