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口味 ◇ 林铭子

民族日报 2018-07-04 10:01 大字

一位老友,这两年成为当地赫赫有名的茶叶鉴定专家,特别擅长鉴定老树普洱。茶农交来的茶,从三四百元一斤,到上万元一斤,判定都凭他品鉴时闭目养神后的一句话。而茶农都能服气的原因,在于他能说出同一个产地的茶的细微区别,从香气的悠久与短促,到回味的甘醇与苦涩,从茶体的丰满与寡薄,到口感的饱满胶着,抑或丝滑轻浮,都说得一清二楚。

一开始做这份工作,他有一个突出的烦恼:为工作,不够好的茶,他还是要喝的,不仅要喝,还要把茶汤含在嘴里,反复体会它的轻重涩滑,还要一点点咽下去体会它带给咽喉的余韵。他花这么多功夫,去体会茶的毛病各自在哪里,就像一个负责的老编辑,明知道一年到头所看的大量稿子八九成都有多种毛病,却也要认认真真看下去一样,他一度觉得自己快要“工伤”了。

时间长了他终于找到应对的办法:每次出门做茶叶鉴定之前,他都会带上一壶普洱老散茶或者老白茶,都是储存二十年以上的茶,经过时间的淬炼,茶汤散发着如药的香气。他只要喝了什么不舒服的茶,立刻喝上一口老普洱或老白茶。说也神奇,不舒服的感觉在几分钟内就会消失,味觉、嗅觉和舌头的触觉很快就会恢复正常,整个人犹如醍醐灌顶,很快明亮、舒展起来。

一个文学编辑如何减少审读二三流作品造成的创作力与审美力的双重下降?不妨也在案头放置一壶“好茶”——一部常读常新,堪称一流的作品,随时看上几页,反复地看,就能消解你看到的那些二三流的作品带来的影响,你就既可以做一个负责任的编辑,又可以完整周到地保全自己的感受力与创造力。

文学史上许多一流的编辑也是独具个性的作家,他们,或许也用案头的“一流老茶”解过乏的吧。

——《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雨中咋避险? 蓝天救援队队长从专业角度给出提醒

居民被砸身亡事发现场如果不是为了消除小区内的安全隐患,48岁的宋世林或许不会被电击,更不会躺在医院ICU内,尚未脱离生命危...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