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球赛作伴,吃得潇潇洒洒 胡思乱想,看出别样繁华
世界杯的小组赛结束了,16强正式出炉,上届冠军德国队没能逃过“世界杯魔咒”,黯然出局,成为开赛以来最大的冷门之一。
估计无数迷恋德国“男模队”的女球迷,已经哭晕过去又醒转了。比赛还要继续,看球也要继续。上周我们推出了成都商报客户端的“八爪鱼”球评专题——特邀8位女性观众,写自己的业余看球有感。本周,让我们来看看,她们又得出了哪些新的世界杯体验?
尼日利亚除了足球 还有盛产电影的“瑙莱坞”
我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对尼日利亚的力量一无所知。
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非洲第一大经济体,还是非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和出口大国。在我国的盛唐时代,尼日利亚的土地上也出现了一个帝国。
当我们在世界杯热潮的间隙观摩动辄几十亿票房的国产巨制、在电脑前刷古装偶像穿越剧时,尼日利亚却诞生了电影产量足以和印度宝莱坞比肩的“瑙莱坞”(Nollywood,也叫尼来坞)。
1992年,有个尼日利亚商人从海外买了一批空白录像带打算转手。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拍点东西装进录像带里呢?于是一部成本仅12000美元的《奴役下的生活》诞生,这是公认的瑙莱坞开山之作,这一年也成了“瑙莱坞元年”。
别跟我提好莱坞,年度产量还不到一千部,甚至赶不上中国电影产量。而瑙莱坞的年产量超过1500部,电影制作行业超越农业成为尼日利亚第二大产值的行业。虽然这些电影的拍摄周期,往往只有一两周。
成本低、周期短、技术差,都不妨碍尼日利亚人民对电影的热爱。家庭、伦理、爱情、战争都是小儿科,科幻、魔幻、探险、惊悚、战争也没在怕的。甚至还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魔法巫术主题风格。
车祸现场可以用纸片搭;演员不到位亲戚也可以随时上镜;摄像机摇臂什么的是不是想多了,一台相机就够了啊!
有人坚持原创,也有人“改良”,什么尼日利亚版《饥饿游戏》、《绝望家政妇》、《印地安纳·琼拿和命运之靴》,你能看到世界文化对这片非洲大地的影响。当然,这些电影绝大部分都不会在大银幕上放映。
这些电影实实在在养活了几万人。2008年,出生在赞比亚的电影制片人佛朗哥萨奇获邀在TED大会发表演讲,还特意为听众剪了一个“This is Nollywood”(《这就是瑙莱坞》)的短片。里面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在拉各斯,遇上堵车的时候,你也许会买部电影,或者香蕉、水什么的。是的,我必须说,这真的证明了,讲故事是一种商品、一种必需品,没有故事就没有生活。”(黄老师)
没有哪个节日 比世界杯更让人胃口大开!
来自东北的女作家迟子建说: “没有哪个节日,会比世界杯更撩人心魄。这个节日虽然四年才一次,但会持续一个月,这简直跟蜜月一样,让人陶醉。我当然会全身心地看,尽量在此期间不外出。冰箱里要塞满哈尔滨的啤酒和红肠,随时为赏心悦目的比赛而举杯!”
这才是吃货们眼中,世界杯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没有哪个节日,会比世界杯更让人胃口大开!
终于给熬着夜啃肉肉,找了个光明正大的理由:输赢不重要,美食才是王道。三五好友,喝酒撸串;他们踢球,我们吃肉;他们的世界杯,我们的美食节!
都还记得德国队打瑞典队那场精彩的比赛吧?德国十个人险胜瑞典,在球迷眼中,是精彩的背水一战,在迷妹眼中,是享受的视觉盛宴!而在吃货眼中,是香肠与肉丸子的PK。
因为,德国被叫做“香肠共和国”,他们的香肠据说有一千多种吃法,至于瑞典,则令人想起宜家著名的肉丸套餐。
韩国对德国,墨西哥对瑞典的那天晚上,问吃货,你想看哪个队?吃货说:墨西哥鸡肉卷,配一杯可乐!
再问吃货,第一组你最希望哪个队赢呢?吃货说,当然希望德国香肠把韩国泡菜打成泡菜干!然而,香肠战神的比赛在此终结。无数香肠迷们哭成了热狗。
当我们看世界杯时,我们谈什么?让吃货来告诉你——如果是看俄罗斯队,高大彪悍的战斗民族,总让人想起彪悍的吃法,把鸡啊羊啊牛啊,整块端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如果是看法国队踢球,那就是精致的鹅肝牛排加红酒,浪漫烛光落地窗。
如果是巴西,烤肉阵阵飘香!如果是日本队,寿司三文鱼加清酒! (厘米)
面对这批“足球高能粒子” VAR会影响他们的轨迹吗?
法国和丹麦的那场比赛,虽然沉闷,虽然没进球,但至少有一点还行:主裁判全程都没看VAR,自主判断。
最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上半场格里茨曼越位传球,边裁将此尽收眼底,但他偏偏等了两秒,看完吉鲁的一脚射门之后,才不慌不忙举起手中小旗。我心想,这才是人类的乐趣嘛。如果换成机器人,保准第一时间叫停。
前不久看到一本新书的书评《为什么是足球》,作者既是动物学家也是人类行为学家,最厉害的一点:人家同时也是牛津联足球俱乐部的技术总监。
他说,足球令人类欲罢不能的原因很简单:古老的狩猎本能。
当人类走进农耕文明,我们仍然需要竞技般的挑战、摄人魂魄的战术行动、风险与危机,还要猎杀时的极致快感。“这些是日复一日的精心耕种所不能提供的。”
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继续狩猎下去。
从古罗马的斗兽场到现代的绿茵场,这种本能从未消失,只不过猎物变成了足球,猎杀变成了进球。一切都越来越文明,越来越高科技。
如果不是这届世界杯,我还不知道有了VAR这项技术,有朋友说:它简直毁了世界杯。
这技术也不高深,就是一大堆摄像头“眼睛”,更加密切地注视着这个竞技场上发生的一切。看不见的眼睛悄悄地注视着,守望在每个球员身边。所有我们想看的细节,真正的360度无死角。
作为一个理科学渣,我却对物理和数学充满了兴趣——纯美学和基本理论的那种。无论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还是“朗兰兹纲领”,都会在我心中激起宛如心悸的莫名激动,仿佛一个孩童窥见了上帝的秘密。
于是不禁好奇,这些无处不在的全方位“测量”,是否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干扰这22个“足球高能粒子”的行为呢?在全情投入搏杀的同时,他们会不会在某个不太紧张的瞬间,脑海里掠过:“我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看”的念头呢?当这些念头慢慢积累,会不会终于在某个时刻量变引起质变,导致某个球员的动作微微变形呢?这些微微的变形,会不会在某个巧极了的时候,引发一粒关键进球的偏差呢……
诸如此类的胡思乱想,充斥着我业余的看球过程。最起码,所有人都会同意:再全面的“上帝视角”,也比不上一次亲临现场,哪怕坐得再远,也会被气氛燃烧。归根到底,我们都热爱那种原始的、真正身临其境的感觉。 (雪阳)
新闻推荐
付代菊与舞伴在舞会上为观众表演阿根廷探戈。受访者供图眼神的接触,身体的贴近,洒脱典雅的舞姿……热情似火的阿根廷探...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