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东郊记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产业发展中心主任 莫晓涛: 建议组织编撰专门教辅 培养成都少儿音乐鉴赏能力
“付林老师,如果我这个‘编撰成都小学生音乐鉴赏教辅\’的提议获批立项,您愿不愿意来参与这个项目?”在刚刚举办的“2018世界文化名城论坛·天府论坛”上,东郊记忆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莫晓涛问著名词曲作家付林。在得到对方的肯定答复后,莫晓涛决定正式在全市“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建设新天府 贡献金点子”征集活动中,分享自己的建议。
她的观察——
高雅艺术需求不足
优质项目“叫好不叫座”
今年2月,莫晓涛履新成都市人大代表,从市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了解到成都今后五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后,就一直在思考如何为成都的音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莫晓涛的建议源于一个现象: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成都有音乐文化消费的氛围,但主要集中在流行音乐领域,交响乐、音乐剧等古典高雅音乐往往“叫好不叫座”。
以“文化惠民”项目为例,成都各区(市)县政府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财政经费,引进文化项目,供市民免费体验,其中不乏优质的音乐类项目。“因为政府免费派票,所以这些演出可以实现满场;但同等品质的项目,完全采用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往往难以收回成本。”莫晓涛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市民音乐鉴赏能力普遍需要提高。“没有足够多的人去消费高雅艺术,运营方就不得不把这些项目的票价定得很高;票价一高,又导致愿意买单的人更少,恶性循环。”
她的观点——
培养少儿音乐鉴赏能力
就是培养产业人才和消费力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引导市场健康发展?莫晓涛认为,应该从少儿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抓起。她发现现在的小学音乐教育侧重的是技法教育,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被严重忽视。“音乐课上更多的是教歌怎么唱,最多再教一点乐器演奏,主要从技能和技巧上入手,而忽略了对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如何感知音乐、认识音乐、欣赏音乐,以及对中外经典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这些内容课堂上少之又少。”
“成都既然要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就应该在发展音乐产业高地的同时,努力培养音乐发展的原动力。现在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不但让他们自己终生受益,未来他们长大了,就是我们的音乐产业人才,也是我们的音乐市场消费力。”在莫晓涛看来,组织专家团队编撰音乐鉴赏教辅并不难,难的是让这些教辅进校园,并真正用起来。
“如果能像波兰一样,让我们成都的小学生每周看一场音乐会,那就更好了。但这仅靠社会力量来倡导是很难成势的,必须由政府来推动、来主导。”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刘愿庵像(资料照片)。刘愿庵,1895年生,字坚予,陕西咸阳人。1908年随父移居南昌,入大同中学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学...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