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志】与文里:成都已消失的街道
【成都街巷志】 李涌
本世纪初,在九眼桥附近都还存在着一条非常狭小、非常不起眼的小街,叫与文里。
里,是里弄、弄堂,属于最小的小巷。事实如此,与文里最狭窄处容不得两辆木架车错车。与文里巷道弯曲如一张弓,那条流淌千年的锦江,就似弓上的弦。弓的左边是几个城中村,一个叫和睦村,一个叫白塔寺。弓的顶端,是与文里35号院,住着五户人家。每家的房屋面积都不大,而家里人又都是儿女成群,有的三代人挤在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屋里。夏天雨季,屋顶漏雨,地面被水淹,是年年都会发生的事。
与文里35号院外,就是太平南街。一条蜿蜒曲折的路上,有工厂,有单位,但两旁最多的皆是低矮的老川西民居,邻街的木板铺门,早上卸,晚上上,发出清脆的“砰砰”声。这条当年还比较偏辟的路上,有一所小学太平南街小学和两所中学。在与文里和太平南街居住人家中的学龄儿童,几乎都是从太平南街小学毕业的。然后就近入读成都第十二中和成都二十九中。
那时,九眼桥下的锦江还可以通航,来来往往的小船穿梭江上,一派繁忙景象。当年人们通信往来时,信封上写地址,称九眼桥附近的街道,前面都要冠上“外东”一词,不然的话,信件不一定能收到。与文里弓沿的一边,就通向九眼桥旁的锦江河畔。
与文里这条小得不能再小的里弄,好多在成都生活了几十年的人,都没有听说过这条街道的名字,更不要说去过。但对在东门居住的人来说,它又比较出名。因为与文里紧邻四川大学,几分钟就可以走进这高等学府的大院。从里弄里走出来,也是几分钟就可走到九眼桥的锦江边。就是到望江楼公园,也只需走十几分钟的路。那时,从九眼桥下来沿锦江边的这条路还不叫望江路,它也只能通到四川大学的校门和望江楼公园。到望江楼公园,这条路也就到头了,因为四川大学校园围墙阻断了它。四川大学与望江楼公园一墙之隔,学校内有一道小门,打开后,出门就在公园内,所以说望江楼公园是川大的后花园也不为过。
与文里和太平南街的居民,当年的生活很不方便,家里都没有卫生间,只有在太平南街上有公共厕所;家里也没有通自来水,用水也要去太平南街的供水桩去排队挑水。当年水费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着实不贵,一挑几分钱,若桶小,一二分钱可挑两三桶。但要知道,当年一个工人的月收入不过十几块到三十几块,还要养一家人吶。而且,一家的成年人中,往往只有一人有固定收入。与文里没有菜市,买点小菜要走过九眼桥,到河对面的宏济路去。如遇下雨,无遮无掩,也是不很方便。
2000年初,这一片区进行整体改造重建。打通了川大至望江楼公园的断头路,让这条路可以沿着锦江河边走,穿过二环路到高攀路,再穿过中环路和到三环路边的三瓦窑。整个与文里与周边的川大宿舍,城中村全部拆除,与文里和太平南街一段的位置上修起了高档商住楼——中海广场。与文里这条小里弄就此消失了。
与文里消失了,但原与文里周边,早已旧貌变新颜,完全融入了成都这座既古老,又十分现代化的大都市中。
新闻推荐
爱管闲事的的哥黄忠兵、舍生忘死的黑豹突击队大队长李建华、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站在舞台中央,这些我们身边平凡却...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