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笔到相机 记录成都交通40年变迁
安哥要退休了,一些离愁别绪在交管局12楼宣传处弥散开来。安哥是宣传处的老资格,待了近40年,他用手中的画笔和相机,记录了成都交警的40年,也记录了成都交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
安哥叫周安,市交管局宣传处的一名普通宣传民警,40年弹指一挥间,他即将退休,但他手绘的一幅幅宣传画,相机拍下的成千上万张照片,串起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今昔对比,更能体现出变化的巨大。
昨天,记者来到他的办公室,翻开那一张张已有些泛黄的照片,随着那些很远又很近的回忆,走进安哥的故事。
80年代街头的交通宣传画 大都出自周安之手
一幅大约有30平方米的宣传画挂在街头,画上一位身穿白色警服的交通警察做着敬礼的手势,下面还写有“向遵守交通规则的市民致敬”的大字……上个世纪80年代的市民可能对成都街头的交通宣传画还有印象, 这些宣传画,大都出自年轻时的周安之手。
1978年,周安加入交警队伍,成为二大队(现二分局)的一位民警,从站口子开始,人民北路、骡马市等路口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打手势、打指挥棒、扳灯……
因为喜欢写字、画画,而且功底不错,一年多以后,周安来到了交警支队成为一名宣传民警,进学校进工厂宣传交通规则,办板报制作宣传画,有功底的周安很快就成了一把好手。
“一幅宣传画要花一周左右,那时没有电脑,全都是自己画的。”周安告诉记者,在人民东路、骡马市、羊市街等都挂有他画的宣传画,几个月就要换一次,一年要换三四次。
昨天,周安从柜子里找出一本装订成册、早已泛黄的报纸,上面有他画的《成都市自行车交通管理暂行办法》图解,插图都是他画的, “一开始没有相机,都是用笔画。”他说。
厚厚一叠老照片 见证城市交通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单位配发了相机,周安也由此开始了自己的摄影生涯。“边拍边学,一开始经常犯错,后来慢慢就好了。”他说,因为工作需要,要拍一些道路情况等作为资料,他把镜头对向了城市交通。
周安拿出厚厚一叠老照片,这仅仅是很少的一部分,他把照片铺在桌子上,对着有些泛黄的照片,向记者回忆起了当时的情景。“这是人民饭店路口,就是现在的水碾河路口,你看那时的车好少。”“这是成都东郊,最常见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这是自行车大军过路口的情景。”“当时的人民商场门口,私家车还很少。”……看着一张又一张的老照片,也可以窥探出当时的交通情况,道路较窄,路上私家车少,基本全是公共汽车和货运车辆,和现在的交通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周安对此感触更深,“当时车辆增长慢,交通压力小。”他说,几十年时间,城市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四通八达,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
近千张照片记录科学治堵 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难忘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周安从当年的小安变成了快退休的安哥,但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相机,相反,他把镜头更多地对准了科学治堵下的城市交通变化。
“去年科学治堵开始后,我拍了近千张照片,通过这些照片,真的更能感受到城市交通正变得越来越好。”周安说,有一张照片让他印象深刻,一天他从人民东路的天桥路口,无意中向桥下望了一眼,当时虽然正是高峰,但路口实行了直行待行区模式,整个交通非常有序,他拿出相机拍下了这一幕,虽然只是一个瞬间,却可以从中看到科学治堵以来交通的变化。
周安打开电脑,电脑开机用了好几分钟,“我要退休了,电脑也要跟着退休了。”他开着玩笑,实际是因为装的照片太多。透过屏幕记者看到,这些照片里有交通整治、有三环路改造、有让行斑马线……每一个细节,都是如今交通的缩影。
“退休了,先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把以前的照片好好进行归纳总结,相机会一直陪着我,城市交通也会一直相伴。”他说。
安哥即将步入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时间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让人年华老去,却又让城市焕发活力,光彩动人。
本报记者 何良 文/图 老照片由周安提供
新闻推荐
为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6月起,民生银行成都分行积极开展“普...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