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孙阿姨的粽子 最是那份用心的味道
闲时,孙阿姨酷爱书法。
蓝莓水晶粽。
樱桃水晶粽。
粽子变甜点。
草莓水晶粽。
孙阿姨对食材很挑剔。
孙阿姨有一颗为小事而欢欣的心,简单的食材搭配就会让她有不同的感悟。
十岁的快乐是清蒸,吃的是新鲜;二十岁的快乐是小炒,吃的是生猛;三十岁的快乐就是红烧,吃的是回味。至于以后,便是一道,五味杂陈、历久弥香的佛跳墙。美食,是人最深的乡愁。譬如,一颗不油腻的粽子
……——改编自《旧时光的味道》
把最后一批粽子打包发货完毕,孙亦敏和老公、伙伴的疲惫终于有喘息机会。赶在端午节假期到来前的下午,又有一群盯着她粽子的人如愿以偿。只可惜,还有更多垂涎那些粽子的人,不得不盼着明年端午节快来。
生于1949年的孙亦敏人称“孙阿姨”,是享誉美食圈的名人,成都、台湾和洛杉矶都有孙阿姨的江湖故事。
孙阿姨的粽子 总 是 这 么“火”,6月15日已经是今年第5次加单,“忙得忘了马上就放假,所以今天一定得全部送出去。”直到傍晚7点,还有快递小哥上门取件。这次抢到单的一家公司原本下午4点下班,为了孙阿姨的粽子,公司全员等到5点半。
孙阿姨的粽子有什么魅力?“好吃!”这是最实在的回答。至于为什么好吃,这就是一个娓娓道来的岁月故事。
西米取代糯米
粽子变﹃水晶﹄甜点
成都夜市的一角,孙阿姨的宵夜局又摆上了。小龙虾、鲜啤和世界杯,年近70岁的孙阿姨和“95后”姑娘举杯碰撞,享受美食和夜生活。
席间,孙阿姨翻开包,拿出事先冰镇好的起泡酒,还有压膜摆盘的糯米粽配新鲜芒果,一桌街边餐被点缀得格外精致。
在潇洒不羁与仪式感之间游刃有余,孙阿姨永远这般惊艳,所以周围人一致给她的名字加前缀——美少女孙阿姨。
今天这桌饭,孙阿姨安了名头,“为端午节庆功。”值得庆祝的,有节前夜以继日做粽子卖粽子的忙碌暂告段落,还有今年“革新”的事业。
三年前,孙阿姨做的粽子开始进入销售市场,好评如潮,供不应求。今年,一家机构找上门,请孙阿姨独家供货。“所以我想研发新的品种。”
基于对食材的考量和对消费群体的调研,孙阿姨有了想法,“传统的粽子,女孩子们都不太敢吃,怕胖,那就做尽量低热量的粽子吧。”
最终,在孙阿姨手下,做粽子的糯米被西米替代,馅料只用低糖配置的豆沙、紫薯、蓝莓,“大概热量只有传统粽子的一半。”朋友看到试验品时惊叹,原来粽子也能像夏日水果那般清新多彩,还给唇齿间留下更多甜蜜和清香。透过饱满剔透的西米粽身,包裹在内的彩色馅料清晰可见,颜色透亮,新品粽子有了名字,叫“水晶粽”。
“尝试的过程挺复杂,西米煮几分熟才能定型,软硬才合口等。”对一个久负盛名的“大厨”来说,全新的尝试同样充满推倒重来的摸索,“还有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包西米粽时,必须在西米煮好后马上动手,很烫。”
食材挑剔
用厨艺征服城市味蕾
好在,“水晶粽”一亮相便征服了人们的味蕾,就像过去几十年厨娘孙阿姨征服几座城市的味蕾那般。
拿粽子来说,称得上毫无防备席卷一座城。2005年,放下事业过起退休生活的孙阿姨和老公范叔叔,全球旅行的过程中经过成都,便再也挪不开脚步。“那是第一次到成都,觉得这里是理想的生活天地,喜欢这里的节奏和气质,所以立刻决定定居下来。”
就这样,从美国偶尔路过成都的两个台湾老人,成了“新成都人”。在这里,擅长做菜的孙阿姨结交了很多本地朋友,尤其是“好吃嘴”们,对孙阿姨的厨艺欲罢不能。
她的手艺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人知道,原来孙阿姨曾是美国西海岸著名中餐厅“鹿鼎记”的老板。这家开在美国洛杉矶的中餐厅,被誉为当地最受欢迎的中餐厅之一,在此之前,孙阿姨和范叔叔在台湾开创这家餐厅,后来搬到美国。十几年前决定退休时,两个老人把餐厅交付给了大女儿。
端午节做粽子,是孙阿姨四十多年前养成的习惯,无论在台湾、洛杉矶还是成都,从不曾改变。三年前,吃了孙阿姨不少粽子的几个本地人实在坐不住了,提议孙阿姨把自己的粽子推向市场,“这么好吃的粽子,肯定每个人都喜欢。”
耐不住身边人苦苦相劝,孙阿姨决定试一试。那一年,她第一次大量做粽子,全部自己动手。
“粽子的味道要好,必须真材实料。”孙阿姨道出了她的“秘诀”,为了守住最好的味道,大量做粽子面临挑战,“家里根本没有那么大的地方供操作。”
那一年,孙阿姨到成都某连锁超市大量采购做粽馅的猪肉,在生鲜柜台,她提出请求,希望能用超市的操作间,供她分割、研制肉馅。
当时超市不忙,所以经理很友善地答应了。在那里,孙阿姨挑选最优质的生态黑猪肉,并且相当考究的切割研制,全被超市人员看在眼里,“他们很吃惊,觉得做粽子居然这么讲究,还用那么好的食材。”而且在孙阿姨这里,粽子的糯米从全球糯米种植最优国家的进口而来。
为了答谢超市经理提供的支持,粽子做好后孙阿姨专门快递了一份去。
没曾想经理主动找上门,超市方被粽子的美味打动,希望以后能售卖孙阿姨的粽子。
2017年开始,孙阿姨的粽子在该超市上架,总是当天就卖断货。
婆婆的嘴
成就儿媳的超凡厨艺
这些年的得心应手,基于孙阿姨对食客喜好的细致照顾,以及对食材的用心,旁人好奇的是,她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
祖籍天津的孙阿姨,母亲出身于天津“八大家”。辗转到台湾的路上,孙阿姨在空火车皮里出生,她坚信自己性格的养成,始于从母亲体内感受到生活的动荡不安,加之儿时生活的台北桃园眷村,更让她明白食材的奇妙和生活的力量。“小小的眷村似乎有全中国的口味,四川人煮面时的油泼辣子;广东人鲜甜的海鲜面汤;还有北方的炸酱面,筷子一搅腾出香气……”
记忆永远不褪色。这些,统统成为命运赐予孙阿姨的礼物——她从善厨艺的母亲那里得到启蒙教育,并用坚韧、强大的心,感悟食材的特性。“还得谢谢我的婆婆。”说及此,孙阿姨调皮地看看范叔叔,夫妻俩相视而笑。
“我的婆婆是一个对食物要求很高的人,是一个极致的美食评论家。”孙阿姨说,婆婆不擅长动手做菜,却有近乎苛刻的味蕾,总能一针见血吃出菜品的不足,并且提出改善建议。范叔叔用一句话形容母亲的要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孙阿姨笑着说,直到婆婆去世前,依然对她的厨艺进行“批评”,哪怕彼时孙阿姨在美国的餐厅已经是当地最受欢迎的中餐厅,还是所有人眼里的“大厨”。
事实上,孙阿姨对婆婆的感谢真真切切,“挑剔你的人,就是成就你的人。”
孙阿姨再也没有听到过挑剔,却永远保持着努力。在厨房,她总是很大胆,摸清每种食材的“性格”后,孙阿姨时常进行不同组合,创新菜品,一如过去人们从未体验过的西米“水晶粽”。
谈及妻子与美食的故事,范叔叔的眼神里满是宠溺和佩服,“妻子最了不起的是,她能把复杂的厨艺变得简单,无论看起来多么繁琐的菜品,总能简化成容易的步骤,很快教会人。哪怕从来不会做菜的人,第一次尝试也会很成功。”
对于做菜,孙阿姨有很多感悟,“从厨房到餐桌的距离,是传递爱和欢乐最短的距离。”
她希望更多的美食烹饪技巧及与生活相融的食材美学得到更有效的传承。
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元宵节的汤圆,清明节的青团……每个日子里,都有孙阿姨厨艺的味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水晶粽照片由“一筑一事”提供
新闻推荐
文化创意如何融入城市发展? “2018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将在蓉举办,世界文创大咖聚焦成都文创产业发展
6月20日—22日,“2018世界文化名城天府论坛”将在成都举办。全球世界文化名城大咖云集,全球高端文创产业要素集聚,世界目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