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个“学区家委会”成立 家庭、街办、企事业单位都是家委会成员

成都商报 2018-06-13 02:40 大字

成都首个“学区家委会”成立

提到家委会,大家会认为其成员一定是由家长构成,最近在成都市青羊新城文家学区成立的第一届“学区家委会”,打破了这一传统。

近日,在文翁实验中学,成都首个“学区家委会”成立,其成员包括文家学区内中学和小学的家长代表及文家街办、社区、交警四分局一大队、文家派出所、非遗博览园等企事业单位的代表,这样的聚合,打破学校、家庭和社会间的壁垒,不仅能实现对孩子从小学到中学的一体化育人,更充分链接学区内的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文家学区教育新生态的发展。同时,为保证“学区家委会”的顺利运行,文家学区采用“学区家委会联席会”制度,即“学区家委会”今后将在“学区家委会联席会”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联席会主席采取轮值制,由学区内的中小学校长轮流担任,其中,第一届联席会主席便由文翁实验中学校长郑志军担任。

打破校际、校社壁垒

文家学区构建“四维一体”教育新生态

2017年2月,为缓解择校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缩小校际差距,成都市教育局出台《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推进学区制建设,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激发学区内成员学校的办学活力,从而建立起系统良性的学区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这样的背景下,青羊新城文家学区正式成立,该学区包括文翁实验中学、文翁实验小学、万春小学、康河小学和泡桐树小学绿舟分校五所学校。经过前期发展,这五所学校已通过多校协作、资源整合,实现特色课程资源共享,部分学科教师共享,设施设备共建共享。同时,学校还加大与社区、家庭的合作与沟通,构建了中学与小学、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四维一体”学区教育新生态。

在校际互联中,文家学区以“走教”的形式,实现学区内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年级部分优秀师资的联合,构建了学段衔接的教研联结制,让不同学校和学段的教师,能在一起开展学科备课、德育研究、教学研讨和听课观摩等教研活动。同时,整合学区内中小学特色课程,文家学区构建了特色课程资源库,并以“学区课程大篷车”的形式进行开展,从而让学区内的所有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各个学校的特色课,目前学区已推出的课程包括泡小绿舟分校的环境课程、万春小学的剪纸课程、康河小学的川剧课程、文翁实验小学的国学课程等。

在校社互联中,文家学区也加大学校与文家街道及周边社区的合作力度,整合各类资源,共同创建学习育人的社区环境。

聚合优质教育资源

文家学区成立成都首个“学区家委会”

中学与小学、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四维一体\’育人通道已打通,各类课程的载体也有了,但怎样保证它们能一直实施下去,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文翁实验中学校长郑志军介绍,因此,学区家委会“应运而生,”这样一个团队的聚合,能让学区共建教育新生态从理想变为现实。学区家委会“体现学校主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原则,将采用”学区家委会联席会“制度来进行管理,联席会主席由学区内各个中小学校长轮流担任。

对此,成都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学区家委会”的成立在成都尚属首例,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学区内学校的优质发展,能实现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体化育人,让初中学校关注学生在小学期间的发展,同时也让小学的学校了解学生初中的情况,从而“以战略的眼光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此外,该负责人表示,“学区家委会”将街办、社区等企事业单位一并纳入,聚合区域内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架起家庭、学校和社会沟通的桥梁,实现从学校到学区的大教育融通,在促进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让教育带动了整个社区的文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以此为样板,成都或将在更多学区进行推广。

当日,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绿舟博物馆馆长许佳出席了文家学区“学区家委会”的成立仪式。她表示,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作为文家街办片区内的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有责任和义务联动学校和社区,加入“学区家委会”,能更好地推动学区内青少年和儿童对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帮他们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蕴藏其间的精神、情感和审美,给学区内的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非遗体验。成都商报记者 张瑾

新闻推荐

背街小巷的生活美学

玉林4巷现在应该是成都最红、最热闹的小巷了。以前的陋巷在极富创意的打造下,魔术般地变得极富文艺气息,同时又充满爱与温...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