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 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都日报 2018-06-13 02:21 大字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对于提振消费信心、推动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意义重大。

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节点城市,拥有1443万常住人口,辐射西部和亚欧巨大的消费市场。创建“放心舒心新消费城市”两年来,成都市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坚持把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满意率、释放消费潜力作为主要行动抓手,不断完善“行政+市场+技术”的新型监管模式,并以此作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为建设国际购物天堂核心区,不断推进传统商圈升级以及新兴商圈的培育,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贡献工商力量。

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工商(市场监管)系统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4860件,挽回经济损失5165.54万元。全年消费投诉回访满意率为97.04%。新时代新作为,成都市正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打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创建工作体系

构建消费维权新格局

明确目标、建立机制、制定措施……在“放心舒心消费城市”的创建中,市工商局积极完善创建工作体系,提升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体验舒心度,不断增强市场监管和社会诚信水平,构建消费维权新格局。

据了解,市工商局制定《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标准》,建立了放心舒心的评价维度和定性定量指标体系,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通过制定标准,构建指标完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帮助企业保证品质及安全,改进规范与机制,主动担当主体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满意舒心消费体验。”市消保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的《成都市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五年战略规划和战略措施》,希望用五年时间,每年打造一批创建示范单位,以点带面,通过流通领域创建工作带动其他消费领域创建。

一条创建示范街区、一个创建示范旅游景区(点)、一个创建示范商(市)场、一个创建示范行业、一个创建示范服务企业……对照“五个一”指标体系,逐步使放心舒心消费成为“企业名片”“街区名片”“城市名片”,进一步放大创建活动精品示范引领作用。2016年参加首批创建的富森美等47家示范企业把创建和企业自身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创名牌、扩大知名度等结合起来,对照标准、找准薄弱环节、加大投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销售额和社会效益明显提升,达到了先创建、先受益的效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该负责人介绍,全市围绕购物、旅游、服务等重要场所、重点行业和特色街区、古镇,开展“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经过两年的创建,完成了创建150家“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位的任务,实现了开好头,起好步的目标。今年将继续深化创建工作,全市工商系统将完成创建1000家“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单位。

开展“消费市场智能服务平台”试点

实现信息透明化、可视化

今年“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又有新突破,开展“消费市场智能服务平台”试点。记者了解到,在消费集中的商圈、景区试点设立消费市场智能服务平台,实现消费体验过程、消费者评价、消费者投诉、快速和解、部门监管等信息透明化、可视化,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倒逼经营者诚信经营。与此同时,对标一线城市,为消费者推送消费服务提示,建立流动消费维权服务站,开展消费宣传和维权服务。

在提升维权效能方面,深化12315“五进”工作,充分应用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在线纠纷处理功能,与本辖区投诉数量大、维权体系健全的企业建立消费投诉处理“绿色通道”。此外,扩大12315“五进”和“一会两站”进乡镇、街道、社区覆盖面,促进消费纠纷和解在基层。

成都市力争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大格局;形成一套具有成都特色的比较科学完善的“放心舒心消费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运作高效的消费维权新机制;打造一批放心舒心消费示范市场、企业、行业、街道和景区。

本报记者 王雪钰 文/图

新闻推荐

锦城广场P+R地下停车场即将开始主体施工

本报讯(记者张家华)记者从成都交投集团智慧停车公司获悉,日前,锦城广场P+R地下停车场项目停车场部分基础结构前期设计相关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