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昨在蓉开幕 论坛重要成果 两个中心落户成都
匈牙利当代艺术展、克罗地亚马可波罗文物展、塞尔维亚特斯拉摇滚歌舞剧……在近两年内,这些充满中东欧风情的文化盛宴或将接连来蓉,与成都市民见面。在昨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艺术人才培训和实践中心”“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创产业交流合作中心”授牌,两个中心将落户成都。作为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的重要成果之一,两个中心落户蓉城,将带来更多优质文化服务,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标志着以成都为代表的中国西部地区与中东欧国家在文化交流与艺术合作进入新阶段。
中东欧16国 知名文化活动将落地成都
“预计2018-2020年,我们将引进10场左右音乐会/演出、5场左右展览、举办2个艺术节。目前,匈牙利当代艺术展等活动已经在接洽了。”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创产业交流合作中心”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将推动中东欧16国知名展览、演出、艺术节等活动落地成都,为市民提供优秀的文化艺术服务。除了活动的落地,该中心还将借助中东欧16国各自的VR、AR、3D全息投影技术,充分展示各国优秀文化+科技的创意资源。目前已与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匈牙利文化中心洽谈授权事宜,运用信息化手段提供沉浸式体验中东欧国家文化。
“中国—中东欧文创产业交流合作中心”的建立,也将多层次、多渠道力争打造成一流的国际文创交流平台。该负责人介绍,中心将打造文化产品跨境贸易服务、国际文化交流展示服务、演艺资源大数据服务、文化产业创新孵化服务、艺术品拍卖和文化产权创新交易服务五项核心内容。未来,该中心还将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文创企业交流合作,带动更多中小文创企业与中东欧16国开展投资、合作;培养文化交流合作人才,发布16+1各国的文化品牌价值评估;建立专家智库,进行理论研究并进一步形成符合国际标准的政策建议。
依托本地文化资源 孵化艺术人才
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艺术人才培训和实践中心”落户成都,中心将承担16+1各国青年艺术人才培训和实践活动,为青年艺术人才提供自由表达和展示自我的舞台。据悉,该中心将在四川音乐学院挂牌运营,四川音乐学院教授雍敦全在授牌仪式上介绍,该中心将利用中国与中东欧各国在艺术创作、研究、教育、实践等领域的比较优势和先进成果,通过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学术研讨、田野采风、生活体验、排练创作、联合展演等多样化的艺术交流活动。
四川省和成都市历史底蕴丰厚、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文化遗产独具特色,这些都将成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青年艺术人才艺术创作、教学研究的素材来源。雍敦全介绍说,四川音乐学院将依托本地文化资源,设计策划一系列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别具一格的活动内容,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青年艺术人才进修深造、追逐梦想。
“在我的家乡依然屹立着不少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保留在贸易的港口。在古代,港口还有携带着货物的骆驼商队,带来丝绸、珠宝等商品,这当中可能就有来自成都的商品。而现在我们又继续利用这样的渠道。”中东欧协调中心专员Vasko Lazarevski在昨晚的致辞中表示,“如今,我特别高兴看到这两个机构的成立,来支持文创产业的发展,以及中国—中东欧经济、文化的交流。它也将成为我们之间更紧密的纽带。”
中外专家把脉当代艺术创作
昨日,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在成都开幕。作为平行论坛,戏剧组、美术组等中方、外方专家就“面对传统,各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问题、困惑、挑战及应对手段”,坐而论道,展开观点交锋。
艺术家需要保持个性
更要立足传统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纪连彬认为,水墨艺术作为中国艺术的一部分,它以独特的语言方式,经过漫长的时间绵延至今。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水墨画艺术迎来了与西方文化的对话。西方观念的影响,使得水墨画进入了多元化的时代,传统笔墨面临着挑战。新水墨在观念上吸收了西方现代派的思想,形式上以多种流派的形式,在风格上已经相当国际化了。但是他同时提出,当代水墨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应该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发展中,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根系,与时代同步,创作出具有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中国自信的当代水墨艺术。
来自拉脱维亚国家艺术博物馆的Inese Baranovska坦言,走在成都街头,看到星巴克咖啡等熟悉的场景,非常类似巴黎还有伦敦。“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中,我们一切都非常的相似。”在这样一个技术发达的年代,艺术家保持个性非常重要。艺术家一方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以及国家的文化身份。这两者结合起来非常非常重要。
第二十届国际木偶节
邀请中国木偶参加
“作为一名中国戏剧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为明天的艺术事业输送人才。作为一名川剧导演,我的艺术使命是让中国传统戏曲得以继承发展。”在戏剧组的论坛上,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蔡雅康提出,这一场论坛是传承和发展的主题,实际上做戏剧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特别是做传统戏剧的。川剧是西南非常重要的地方戏曲,它是中国传统戏曲的分支,它有它独特的表达方式,它的程式,它的综合,它的写意,都是它的特点。川剧面临着生存和发展问题,面临着如何去继承优秀的传统,也面临怎么去开拓、吸引更多的年轻的观众关注传统戏曲的问题,川剧在这中间也做了很多的努力,每一个方向都是一种可能,它不是全部的探索,所以每一个道路都在探索,每一个艺术家都在不停地探索。
波黑论坛戏剧的艺术总监Vitomir Mitric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木偶的主角,所有的木偶表演都是基于传统舞蹈的音乐。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对木偶剧院的研究历史表明,儿童木偶剧其实是从19世纪末期才开始萌芽,而且到20世纪后半叶才开始流行,木偶剧院可以说是国际的艺术,而且它也是今天的表演艺术。作为非常出名的艺术形式,它对国际交流和国际联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现在世界上有超过100个木偶节。
Vitomir Mitric介绍说,第二十届国际木偶节将在波黑举行,很荣幸可以邀请到中国的木偶剧团参与到这个节日当中。
儿童剧创作要以儿童为中心
嘉宾希望在成都获取创作灵感
“今天的儿童戏剧并不是一种博物馆,也不是一种旅游的明信片,我们必须要重视这样一个问题,”昨日下午,围绕“面对传统,各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问题、困惑、挑战及应对手段”议题,来自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儿童剧专家们展开论坛讨论。参会专家认为,儿童剧应该在认同的基础上解读各自国家的传统,真正以儿童为中心,走进孩子的生活。“我们需要选择传统,但是并不仅仅是讲述过去的故事。”
论坛上,克罗地亚的儿童剧专家维托米·隆察尔为嘉宾们分享了在中国创作了以兵马俑为原型的儿童剧《陶俑男孩》。在西安的高校任教的她,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了解。维托米表示,创作这部儿童剧的初衷,就是希望借助传统文化推进戏剧走进孩子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会编排这个剧呢?因为大家都在谈论兵马俑,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怎样面对这样一种历史和传统的呢?通过戏剧的方式怎么样面对传统文化呢?中国文化中有非常多的元素可以提取,应用在戏剧创作中。”
自我认同和传统的文化联系起来,应该把传统文化和他们自己的问题和他们的身份联系起来,把自己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在波兰自由职业艺术家、导演帕维尔·藻发看来,儿童剧的创新应当以孩子为中心,加入自己的观点。藻发举例做了说明,“像我有个侄子很喜欢看儿童剧,他每次看都会觉得特别有意思。我觉得戏剧方面的感动没有国界,发自本心,是一种直觉、情绪上的表达。”他认为,儿童剧要以孩子为中心,真正为孩子做剧。
论坛期间,嘉宾们也希望能在成都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这是我第一次来成都,希望能在这一次的论坛和旅途中了解更多成都的文化。”接受记者采访时,藻发表示自己非常期待在成都的经历,想看这边的大熊猫和博物馆。因为来之前专门去了解过,看过一些杜甫草堂的图片,觉得很有趣,博大精深的诗歌文化也让他希望从中获取创作灵感。此外,藻发也希望能搭建一座儿童剧交流的桥梁。“成都的诗歌与博物馆已经让我有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来成都,我也希望可以借着论坛的契机,与成都进行更多戏剧方面的合作。”藻发说道。
让年轻的舞者或者学生在传统里生长出自己
我们的年轻人听什么音乐?看什么舞蹈?传统音乐、舞蹈以什么样的形态和年轻人进行沟通?在昨日举行的论坛上,音乐、舞蹈组的专家,谈到“面对传统,各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现状、问题、困惑、挑战及应对手段”这个议题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个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民族音乐、舞蹈都在转型期,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大力发展当代的艺术实践,从业者们确实有很多的困惑。但每个年轻人生长的时代,无疑是和时代的文化是相关的,传统文化的根基和影响可以通过现代的音乐、舞蹈形式呈现出来,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院长高小军就非常感性地说:“怎么样让学校里年轻的舞者或者学生能够在传统里生长出自己,也许是一棵树,也许是一朵花,也许是什么,这是我们共同的任务和目标。”
黑山的钢琴家、音乐学院教授、科托尔艺术节总监 Ratimir Martinovic介绍,在西方世界古典音乐面临许多的挑战,例如观众老化,缺乏现代的沟通渠道,“古老的音乐在世界文化遗产科托尔有悠久的传统,在科托尔艺术节中,我们用最有代表性的《圣母岛的岩石》的旋律,作为6个作品的音乐主题,委托来自6个国家不同的年轻作曲家创作,由我们的节日乐团演奏,让当地传统古典音乐与当代艺术结合,观众非常欢迎。”
成都乐团团长肖鹰也介绍,乐团下属的成都交响乐团和成都民族乐团,除了演奏古典音乐、传统民族音乐,还在进行当代作品的尝试。“去年成都乐团波兰交响音乐会现场,我们演奏了大量原创音乐作品,有的吸取了川剧的精华,有的采集了彝族的风情,还有的来源于民歌腔调。民族交响乐让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文化艺术在同一个舞台上交互碰撞,向当地观众自信地演绎了天府文化之美,演绎了中国音乐之美。”肖鹰团长热情地向中东欧国家的艺术家、作曲家发出合作邀请,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这个国际性的大平台,成都乐团不仅可以演奏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也能演奏到中东欧国家作曲家的优秀作品,“这对乐团的国际化,以及当代和传统的融合,将有更多的借鉴和空间。”
塞尔维亚、匈牙利、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的民族舞蹈享誉世界,这些专家的经验是“我们也教现代舞,但它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与成都文化艺术学校的著名编导郭静不谋而合,从事中国舞编导的她,非常喜欢现代舞,她分享了一个例子:“这个月29号,有一台现代舞要公演,我看了其中的一个节目《遇见日子》,非常地激动。为什么?因为这个编导肯定是到了彝族地区去采风,比如说彝族服饰的帽子瞬间可以变成彝族女人的辫子、彝族的披风、裙子。我看到了彝族的根,但是呈现方式非常现代。我是一个中国舞的编导,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给编导非常多的营养,但是现代的观众需要看到现代的手法,所以我觉得如果传统和现代结合得好,市场非常广大。”
到成博看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油画交流展
作为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艺术作品展出项目之一,“溢彩——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油画交流展”正在成都博物馆举行。展览展出油画作品共计26件(套),分别是来自成都画院7名专职油画家的7件作品,以及13个中东欧国家的17名艺术家的油画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不乏周春芽、何多苓等油画名家大家的作品。
此次“溢彩——中国·中东欧国家艺术合作论坛油画交流展”展出的作品体现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领悟与表达,这其中所体现的差异正是文化交流所期待碰撞出的“火花”。这些油画作品在满溢的色彩之间,体现出了艺术家们不分国界的对美的追求。在自由挥洒的笔触中,在绚丽夺目的色彩间,艺术家以一方画布为载体,最终呈现出的是对艺术的赤诚。
文化交流的意义,正是在这种相互往来的“碰撞”中,引发相互的思考,促使彼此的进步。此次展览也必将为增进中国与中东欧人民间的友谊,加深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而被载入各自的文化、艺术交流的史册。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免费向观众开放。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李雪艳 陈蕙茹 王嘉 报道 摄影 谢明刚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雪钰)6月10日,由国家发改委指导,新华社和福州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年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会上,...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