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来点赞“二李”文库“不应让孤本、古籍束之高阁”
阿来点赞“二李”文库 阿来
城 市 与 文 化
中国文人爱书藏书的传奇故事,历史上并不鲜见。在流传的故事中,也不乏一掷千金、义气捐赠的大收藏家。但李劼人、李一氓二人与其他很多藏书家至少有一点不同:二人除了是藏书家、文人之外,还都曾是文博部门的相关管理者、古籍保护相关单位的高位领导者。
既是管理者又是学者 让我们看到文化的魅力
李劼人是现代文学大家,但他做过成都市副市长,分管过文化,曾担任杜甫草堂筹委会主任;李一氓的主要身份则是革命家、政治家,但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经陈云提名曾担纲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全国古籍整理工作整整十年。
因此,“李劼人、李一氓文库”的建立,让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深有感触,“李一氓这样的党内高级干部,同时又是大知识分子,具有很高的人文修养。李劼人不光是文学家,还是实业家,还从政,他一生除了在法国留学之外,基本都生活在成都,写成都,甚至还写很多新闻作品。从这两个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管理者和学者,从政和从文,可以很融洽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从中,也让我们看到文化的魅力。文,纹也,文化,就是用漂亮、美的东西,善的东西,去陶冶人。”
阿来感慨道:“如今的社会,由于时代的原因,分工、专业细化,今天的学者也好,知识分子也好,都很难同时在多个领域内达到很高的综合程度。所以,今天我们的文化管理部门建‘二李\’文库及展览,让更多的人,领略李劼人、李一氓身上体现的‘文\’的概念,是非常好的事情,会对当下产生深远的启示意义。”
公共图书馆的新时代 为城市打造思想的锚地
阿来是一位浓浓学者气质的作家,他对阅读的感觉特别不一般。在他看来,在公共服务设施当中,书店和图书馆是最重要的两处。在国外旅行或出差时,他对使用图书馆的经验感受深刻,尤其是在美国一所大学担任驻校作家的那几个月,让他觉得自己“真正使用了图书馆”。在美国的那座图书馆里,阿来惊喜地发现,那里收藏了四五万册中国的地方史料,包括与他的家乡相关的,“很多材料都很珍贵,并没有正式出版,但我却完整地借阅了它们。而且后来还有本书,因为当时不在馆里,在我离开之后,他们给我寄来了全部的电子版。”
如今国内,尤其是家乡四川的图书馆、书店发展势头迅猛,让阿来感到欣喜。在“李劼人、李一氓文库暨展览”开幕当天,阿来还在省图书馆做了一场名为《为城市打造文化与思想锚地》的演讲。他希望,“我们的图书馆能够成为一个更高的阅读的、思考的交流点,甚至是写作的空间。在启蒙时代,图书馆和书店是一艘航船,引领我们前进,而今,来到另外一个时代,就应该慢下来,找到停泊的锚地。图书馆正在形成共识,一起打造一个让时间变慢的地方,成为我们美学的、文化的、思想的锚地,在这里静下来,拥有一个充满诗意、充满想象力、充满思想力的安静的空间。”
“二李”文库的建立是“对文化的充分重视”
“二李”文库的建立,也让阿来感到尤为惊喜,“我觉得,这是在保护珍贵文本的同时,也扩大文本向大众的开放性,提高使用度的重要举措。”阿来说,像我们一般理解一个作家的文学世界,主要是通过作家的作品被公开出版的文本。“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有机会看看作家的手稿,会有很不一样的收获。比如说,李劼人还会在不同时代修改自己的小说。我们就可以从他的手稿里,看到时代观念是怎么具体影响到他的痕迹。我们谈论李劼人,如果仅仅是讨论他的《死水微澜》《大波》,成就有多高,那就还不够。如果有了手稿研究,我们就可以深入理解到,那些作品为什么那么好,好的文本是怎么诞生的。这就涉及到‘文学发生学\’,这样也有助于我们更深了解李劼人。而一个人的收藏更是他自我教育的方式。从一个人的收藏选择,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吸引过他,影响过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的精神秘密,他的精神生长史。这就好比田野考古,与文本历史的互相确证。我们从一个作家的手稿、手迹、阅读、收藏,可以对一个作家展开‘精神考古\’。”
从这个意义上,阿来对“二李”文库在川图的落成,给予点赞,“不应让孤本、古籍束之高阁,而是应该通过恰当的方式,供人们阅读,让它们的价值得以真正的发挥。”
经常游走各地的阿来,对川图成为成都市、四川省一大文化地标的文化意义也给予点赞,“图书馆的职能本来就不仅仅是借书还书那么简单,李劼人、李一氓文库,可以供研究者进入研究,体现了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对文化的充分重视。”
为成都的“书文化”增加深厚积淀在当下,要找到一本新书并不难,线上阅读也很便利,但图书馆体系化、逻辑化的藏书,对于读者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体验。四川省图书馆建立“二李”文库这样一个“馆中馆”,让读者可以看到一个人系统的藏书和他背后的人生阅历,更是深有意义。
四川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嘉陵说,建立“二李”文库对于推动城市文化建设深有意义。“一是为了纪念两位川籍文化大家,宣扬他们的文化情怀;二是将他们尘封已久的故事和藏书向公众展示。“二李”文库,可以说是为成都的‘书文化\’增加深厚积淀。”
“二李”文库的建立,也激发了人们对四川、成都文化事业发展的关注。成都作家、四川文艺出版社编审林文询,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在天府广场,汇聚了省图书馆、省美术馆、成都博物馆、科技馆、剧院等一系列文化场所,这是很有意味的事情。”在他看来,“市中心人流量大,游客多,想要了解成都和四川文化,天府广场是必去之地。对于四川人来说,了解家乡、感受文明,对于外地游客而言,推广四川文化,不管是省图书馆的展览,还是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肯定都具有重大意义。”
李劼人外孙女李诗华长居北京,但她心理认同自己是成都人,“我在成都度过童年,每次回到成都,就是回到家。我都是说成都话,到地道的馆子吃成都菜。”李诗华非常喜欢成都的文化氛围,“像成都这样把一座大型图书馆建在市中心,据我所知,在全国都是很少见的。这说明四川有魄力,重视文化。”四川省图书馆把李劼人、李一氓的藏书进行公开展览,也让李诗华由衷地感慨,“那些珍贵的典籍,是人类知识文化的结晶。能被更多的人阅读、使用,我觉得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新闻推荐
2016年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节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