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医疗院长张安仁教授从医30年,始终不变康复情

华西都市报 2018-05-30 03:14 大字

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医疗院长张安仁教授 在大家的见证下,马志杰使用外骨骼机器人站了起来

张安仁教授为马志杰穿戴外骨骼机器人。

格拉德威尔10000小时定律显示,从平凡到大师需要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按照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要成为某领域专家需5年时间。那么,如果一个人花30年的时间在一件事上呢?

作为从医30年,初心不改,康复情不变的张安仁,如果要问他这30年,他大概会说:我只是康复治疗“万米长跑”路上的陪跑员。

从“小学老师”到博士生导师

很多人从小梦想当老师,张安仁也不例外,他幼时的梦想是当小学老师。命运很神奇,他通过中师考试后,录取通知书却一直没有寄送给他,他只好继续读书,最终成就了今天的博士生导师张安仁教授。

张安仁的教师生涯,要从1995年算起,这年他受派遣赴古巴帮助进行医学教育、为古巴国家领导人提供医疗保障。1999年他正式成为大学老师,并参与四川第一个以康复为方向的本科教学,编著了《临床康复学》一书,作为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校编教材。之后,他2次主编了全国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临床康复学》。

目前,张安仁教授已培养毕业硕士博士研究生23人,在读还有12人。多年来,他为康复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在为康复事业培养人才的路上从未止步。

从医生到康复专家

1989年,张安仁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医生,30年的从医生涯就此开始。

由于在业务上的突出表现,1999年35岁的张安仁作为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成为成都某大型三甲医院最年轻的科室主任。他主攻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评定和治疗,对病人进行多因素、多层级分析,并针对不同年龄特点进行康复方案设计,确保每位病人都能获得最精准的治疗策略,达到最佳的康复目标。他还认为,心理因素是康复治疗的关键因素,因此尤其重视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支持和科普教育。

30余年的康复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经验让他承担了更多社会职位,现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委员,全军康复与理疗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多个职位,同时担任多家核心医学期刊编委及审稿人。

2014年8月,张教授荣获华西都市报“榜样中国我心目中的十大名医”称号;2014年5月,张教授作为“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代表,受到有关领导亲切接见。

从黑发到满头银丝

“地震前,他头发一点没白,如今基本都白了,他太累太操心了。”老伴罗绯心疼地说。

张安仁表示,临床科的医生和病人接触时间短,而康复治疗最短的几周,长的两三年,与病人相处时间长了都有感情了,其中地震伤员羌族小伙子马志杰和他感情最深。马志杰既高位截瘫又截肢,这种情况很少见,不少人断言:无法安装假肢,要在床上躺一辈子。听到这个消息,马志杰几乎失去生活的信心。近两年的住院时间,马志杰做了6次手术,在张安仁教授精心治疗和调理下,马志杰精神状态逐渐好转,还能领着病人唱歌,鼓励大家振作起来。看到马志杰“二次重生”,张教授特别高兴。

张安仁不只是在康复治疗上下功夫、深钻研,他还时刻关注康复技术的科技创新。今年4月,顾连医疗与电子科技大学就康复机器人研究、临床应用、成果转化等领域展开科研战略合作——成立“电子科技大学·顾连医疗集团智能康复中心”,落户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并由张安仁教授担任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医学首席专家,他将带领团队为中心提供康复医学临床指导和建议,促进中心快速迭代康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研发。

作为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医疗院长的张安仁教授想到了曾救助的伤员马志杰,于是马志杰成了中心成立以来第一个受益者。5月11日,医院为马志杰召开第三次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来自德国、中国香港、四川等康复医疗领域专家及各科医生、治疗师、人工智能工程师等多团队共同参与。经两个小时的讨论,MDT团队为马志杰制定了新的康复方案。目前马志杰已能借助外骨骼机器人独立行走200多米。马志杰说:“我已10年没站起来了,以前自己只是从心理上站起来,现在则是心理和生理都站起来了。”“5·12”地震已经过去10年,伤痛已经过去,但医患情未断,康复情不变。

从医30年:病人康复是最大奖励

30年从医生涯,始终绕不过一个“康复情”,尤其“5·12”地震后,张安仁教授深深地感受到康复医疗的重要性和使命感。张教授迫切感受到专业、全面的康复医疗对于需要康复治疗的病人来说至关重要。而政府引入、香港投资的成都顾连康复医院作为西南首家引入香港先进康复理念、模式与技术的国际康复专科医院,成为了张教授续写康复情的新“战场”。

张教授始终致力于康复技术的创新、疑难复杂功能障碍防治,在顾连,他与多位专家共同遵循的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和9对1个体化服务模式,就是针对疑难复杂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模式。

张教授说过“如果把抗震救灾当成百米冲刺的话,那康复治疗就是万米长跑”,如今,他在这句话后加上一句:多学科协作的MDT模式就像是一场齐心协力的拔河。张教授介绍,在康复领域,对于重度疑难复杂功能障碍,需要多学科协作的MDT模式来解决,以患者为中心,以康复医疗为核心,通过其他科室进行多学科协作,围绕康复这一目的,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实现精准康复。“康复患者通常需要各科医生、治疗师、营养师、护理、心理辅导等多维度关注。”他表示,“MDT模式能够为患者减少就医时间、降低医疗费用。”MDT模式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性实施精准康复治疗。

如果将MDT多学科诊疗视为以患者为中心实现精准康复策略的“制定者”,那么9对1个体化服务就是确保康复策略顺利达成的强力“执行者”。“9对1”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服务模式,我们提供专业医疗康复、全面营养支撑、系统教育康复、社会化生活环境,联合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营养师、护士、护工、病区客服9大团队,从功能、躯体、心理、活动四大纬度服务患者,确保精准康复顺利进行,达成既定康复目标。

30年的从医生涯,20年的教学生涯,用张院长的话来说:我这些年很幸福。付出过,但收获更多,逢年过节病人的问候,是值得一辈子“炫耀”的财富。病人的康复是最大的奖励,看着病人一天天康复,就像婴儿重生、教小孩走路,特别幸福。看到康复医疗事业向正确的方向迈进,康复医疗越来越好,特别幸福。

励建安教授对顾连康复表示关心和指导

成都顾连康复医院从创业至今三年来,受到了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系主任励建安教授长期关注和支持。

作为成都顾连康复医院创业之初的引路人,励教授2017年赴康复医院现场考察,他对顾连康复社会化的温馨环境、先进的治疗设备、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和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及9对1个体化服务表示高度肯定和赞扬,盛赞成都顾连康复医院是在医院硬件、软件双双做到了国际水准与国际接轨的康复专科医院。

今年5月励建安教授参与了在成都顾连康复医院举行的国际康复专家大型义诊,为需要康复的四川患者提供免费康复建议,并参加顾连承办的川港康复医疗合作项目启动仪式暨川港康复医疗发展论坛,就康复医疗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新闻推荐

锦江再传捷报 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304亿元

品位锦江把“新经济”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新经济企业纷纷扎根成都市锦江区,“新经济”发展再上台阶,锦江区正在加快构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