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蓉颁发 田耳摘得中篇小说主奖

成都日报 2018-05-29 03:05 大字

经过4个月的评选,昨日,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在蓉举行,现场揭晓了本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短篇小说、中篇小说3个类别的9人获奖名单。已举办了三届的华语青年作家奖,有了持续的影响力,诞生在成都的这个文学奖项,以其评选的专业性与包容度,彰显着这座城市不凡的文学品质与乐观包容的文化气度。

获奖作家

奖项的包容度令人印象深刻

“华语青年作家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对过去一年内卓有成绩的青年作家作品进行发掘和推介。本届奖项类别有所调整,从之前的小说、诗歌、非虚构类写作三个奖项改为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非虚构类,每个奖项设主奖1名,提名奖两名。

经过近4个月的评选,结合专家评委意见和读者网络投票,最终,田耳凭借《一天》获得中篇小说类主奖,郝景芳的《长生塔》、西元的《黑镜子》获得中篇小说类提名奖;张楚以《水仙》获得短篇小说类主奖,任晓雯的《别亦难》、董夏青青的《雪山倚空》获得短篇小说类提名奖;王龙因《壮丽的荒芜事业》获非虚构类主奖,朱朝敏的《大水天上来》、周芳的《重症病房里的生与死》获得非虚构类提名奖。

正如颁奖词的评价:“田耳是个戴着面具讲故事的人,也是个讲故事的魔术师,他总在寻求变化,从而赢得喝彩。他对自己笔下的文字和文学趣味有敏捷的预感和判断。”田耳的中篇小说《一天》,用冷静而克制的笔触讲述了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于一起悲剧事件种种耐人寻味的反应和应对,在不动声色中带动读者对人性和人的生存进行了有力追问。

田耳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幽默地说,“感谢华语青年作家奖的组委会和评委会,让我获得这个奖,最兴奋的在于‘青年\’两个字。因为这几年我去学校开讲座,很多人打电话直接叫我‘田耳爷爷\’。这次获奖是我对自己青年时代煞有介事的告别。”

“以前就听说过华语青年作家奖,它的专业性是非常受认可的。这个奖项诞生在成都三年以来,华语青年作家奖的影响力早就超出了区域范围。”谈到此次获奖,田耳言语中透着自豪。“很多奖项往往对发表刊物等有所限制,而华语青年作家奖只要求2017年度发表的就行,它的包容令人印象深刻。”在田耳看来,一个包容度极大的奖项与它诞生的文学土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乐观包容让成都拥有了别样的城市魅力,可以说,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成就了成都文学的繁荣。”

主办方

影响力的提升体现城市文学品质

虽然仅举办过三届,但华语青年作家奖一年比一年成熟,已经具有华语青年作家的代表性。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同时,让华语青年作家奖主办方之一《青年作家》主编、华语青年作家奖专业评审之一梁平甚感欣慰的是,获得华语青年作家奖的青睐,业已成为越来越多青年作家引以为傲的事情。

“这个奖除了评委会主任恒定不变之外,其他专业评审的名单,都有一些随机的调整,这样在机制上,也更有助于奖项的公平。每一个评审都是国内享有盛誉的作家、一线文学评论家,其中不乏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得主,青年作家也非常信服。”梁平介绍说,在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诞生了很多文学大师,也留下了难以数计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今天的成都以昂扬的姿态进入新时代,除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天府文化更成为彰显成都城市魅力的一面旗帜,而文学则是天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他表示:“华语青年作家奖不断提升的影响力,也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学品质与文学气质。”

“未来,除了我们《青年作家》这个杂志的平台,我们还计划和全国其他文学期刊多做一些互动。华语青年作家奖今年已经颁发到第三年,我们会一直把这个奖颁下去,真正让它成为扎根成都、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靓丽的文学名片,成为整个华语写作的青春力量荟萃的一个大舞台。”梁平表示。

本报记者 李雪艳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新闻推荐

猛追湾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一期工程产业策划和设计方案征集公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推进“天府锦城”优化提升的工作部署,紧扣“方向感强、标示性强、体验性强、操作性强”...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