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的心,其实你不懂!
第十七期
本专栏由刘松山医生每周四发文
刘松山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四川省拔尖中医师
中成药品种繁多、功效复杂,多数人不清楚应用规范和方法。药店销售、医院处方也不会详细交代注意事项,给人久服仍然安全无毒的错觉。实际上,用好它的关键,需要既辨西医病、又辨中医证。
■看起来像西药
中成药,按照中医理、法、方、药原则配方,制剂标准生产,含单味或多味中药,分片剂、胶囊、颗粒等剂型。包装外观、用法与传统煎煮服用的汤剂已大相径庭,很多人会误认它是西药。其功效分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等,涉及气血阴阳、五脏六腑的概念。包装说明有西医病,还有中医的证型、症状。而西药包装盒,只写明西医病名,不涉及中医的内容。中成药与西药的差别,在于此。
药物固定后,适用的中医证型、症状就不变了,但针对不同病人的个性仍显不够。处方时,需要在其共性基础上,在中药具体配方时再根据病人的个体加、减用药。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处方,类似排兵布阵。同一病证,千个中医有千首处方。
■是药有三分毒
实际用药,应区分药物不同组合的偏寒偏温、偏苦偏咸、不同功效。适合一部分人的中成药,不一定适合其他人群,有时甚至有害。当某个品种的药物组合药性强,则针对性强,乱吃久服的副作用和毒性就会逐步暴露出来。当病情、体质、合并病证随时间而发生动态的变化,之前病与证相符的用药方案就该调整了,否则属于药不对证。这些用药细节,病情没有质变的量变阶段,普通老百姓是注意不到固定用药、长期用药所带来的危害的。
中成药的外包装、说明书没有中药材剂量、药材比例的注解,也缺乏应有的提醒和用药注意事项、禁忌症,比如不适合那类人群服用等等,对服用时间的长短也没有要求。和西药一样,长期服用都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提醒,否则用起来就有些盲目、随意了。如果说明书不标注,怎么清楚药物组合的关系、比例、功效范围呢,对于非专业的老百姓,长期服用难保没有毒性。
■统一辨病辨证
追求药到病除,必须符合西医疾病、又适应中医证和症状,缺一不可。超剂量、超年龄、超时间、超用药范围,疗效得不到保证、安全隐患也很大。这就要求使用者既了解每味中药材之药性与药效,也理解药材间的相互配合规律、禁忌症。否则,治疗中、长期用药伴随的毒性大、疗效差的情况,到底该怪中成药无效、有毒,还是反省自身用药不合理呢?
寒热温凉是中药基本药性,应与体质相符才用药精准。偏寒体质用凉药,病情雪上加霜,偏热体质用热药病情火上浇油。咳浓黄痰时用温肺散寒药,热性出血用药含有辛温燥热之品药,乃用药大忌,而累积性、迟发性药物副作用,很多人也无法预料和防范。
平常,没有定期的专业把关,建议中成药服用不超过7至10天。否则,中成药的偏性,会给你找事儿哦!
新闻推荐
山姆会员商店是高端仓储式会员制商店,是全球最大的会员制商店之一。位于成都华桥城的山姆店是其中国西南地区进驻的第一家...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