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机组临危不乱 民航局将予以奖励

南国早报 2018-05-16 16:34 大字

最新进展

5月15日下午,在中国民用航空局(下简称“民航局”)新闻发布会结束后,民航局安全总监兼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唐伟斌表示,在这次重大突发事故中,川航机组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避免了一次重大航空事故的发生,反映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民航局肯定会奖励机组,“我们为英雄的机组点赞,对他们怎么奖励都不为过,但是现在还没有具体方案,还在研究,也希望社会和媒体多提意见”。

由于此次备降难度极大,因此被媒体形容为史诗级备降。该趟航班的机长刘传健也因为超级稳定的操作,被网友们称为“中国版萨利机长”。

据飞行数据显示,该航班约在上午7时07分开始从9700米左右紧急下降高度,7时11分左右,下降至7300米高度,7时16分再度降低高度,直至7时43分平安着陆在成都机场。资深民航专家告诉记者,由于青藏高原山地密布,高山海拔多在5000~6000米,飞机不能贴着山头飞行,至少要有600米的安全裕度,客舱一旦释压最低安全高度必须保持在7300米左右。

整个特情处置过程相当惊险、应对非常不易。关于这次备降,机长刘传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任何征兆,风挡玻璃突然爆裂,‘轰\’一声发出巨大的声响。我往旁边看时,副驾驶(身体)已经飞出去一半,半边身体在窗外悬挂,还好他系了安全带。”风挡玻璃破裂掉落后,首先面临的就是失压,突然的压力变化会对耳膜造成很大伤害。之后,温度骤降到零下40℃左右。

“在驾驶舱中,仪表盘被掀开,噪音极大,你什么都听不见。大多数无线电设备失灵,只能依靠目视水平仪来进行操作。所幸这条航线我飞了上百次,对各方面情况都比较熟悉。而且当天早上几乎无云,能见度高,要是碰上降雨,后果不堪设想。”刘传健说。

这位创造民航史奇迹的机长已经有20多年飞龄。在空军第二飞行学院期间,作为飞行教员,刘传健每年都要带着学员进行“玻璃爆裂”训练,2006年转业后在川航工作。

本报综合中央电视台、《成都商报》报道

新闻推荐

3年内引入6个诺贝尔奖得主团队

柔性引才,让顶尖人才“为我所用”□本报记者熊筱伟5月10日,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杰·科恩伯...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