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教育 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成都商报 2018-05-16 03:50 大字

近年来,在紧抓成都“东进中优”战略机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国际创新创造中心总体思路下,高新区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促进高新教育高位优质均衡特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高新区持续全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新高考、学区制试点、学前教育综合改革和普职融通等专项改革措施扎实落地,实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南区、西区与东区学校发展共同体,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项目驱动提高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水平。

近日,普通高中优质特色计划取得瞩目成绩,玉林中学、中和中学获评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石室天府中学、电子科大实验中学获评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更是为高新区教育改革成果添加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区制改革扎实推进 形成“研、政、学、产”协同创新模式

2017年,成都市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制建设指导意见》,提出4种学区制建设形式,以打破教育资源空间、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所谓学区制建设,就是充分调配学区内的教育资源,实现教学经验、教学成果乃至优秀教师等资源的开放共享、深化流动。

学区制建设试点成为高新区基层治理和社会事业局这两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抱团发展、合作共赢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2017年高新区着力打造西区学区UGSE协同创新模式2.0版——“西区大学区”。高新区结合教育工作实际,以高新西区7所学校为主体,创新推行“首席教师制”等特色教研项目,共享教育教师资源。通过高校、政府、中小学校、企业联动,进一步深化学区建设,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发展,形成研、政、学、产“四位一体”协同共育的教育平台。

高新西区持续推进顺江学校的“科技与非遗课程”课题、电子科大实验中学牵头的“高新西区K12三级衔接课程研究”、西芯小学牵头的“学区首席教师制研究”、电子科大实验中学附小牵头的“儿童文学教育”、新科学校牵头的“国际理解教育”、滨河学校牵头的“校园足球与德育整合研究”、尚阳小学牵头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实践研究”等七大“领航项目”,进一步实现学区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基础保障能力提升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高新区立足建成全国教育强区目标,对于市民关注的教育基础保障问题,引进教育“智库”资源,在《成都高新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教育)基础上,对标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科学编制教育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优化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布局。加强教育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大力实施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五年建设”计划。2018年,计划新建幼儿园南区 20所、西区4 所、东区6所;小学南区4 所、西区2 所、东区3所;中学南区1所、西区1所、东区3 所。2018年,计划新开办幼儿园南区8 所,新增学位2700个,西区3所,新增学位1080个。2018年,计划新开办小学南区2所,新增学位3780个,东区2所,新增学位2160个;新开办中学西区 1 所,新增学位2400个,东区1所,新增学位1200个,进一步缓解局部点位学位供需矛盾。

高新区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好中小学招生入学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工作。区域推动STEAM等创新课程建设,建构完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课程体系。2016年、2017年在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高新区大部分指标全市最好,总成绩连续两年全市第一。

新闻推荐

成都迈向世界城市的创新引领力

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张文近年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势头愈发强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城市间的竞争趋于白...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