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开撕搞事情,明星与粉丝间的相爱相杀究竟成全了谁?

2018-05-07 09:49 大字

传媒大眼导读

事实上,粉丝、艺人工作室以及制作团队三者间的关系,向来都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某种微妙态势中。而明星与粉丝间的这场相爱相杀,也从未在娱乐圈有所消退。

作者:徐陆

来源:传媒大眼影视测评组

粉丝圈又出事了?!

随着李沁贴吧内乱的事在近日爆出,一场由粉丝与明星团队间的互撕大戏再次上演。只不过,对于见怪不怪的娱乐圈而言,类似的事件早已不再新鲜——

杨颖粉丝开撕其经纪人。杨颖粉丝指责其经纪人给杨颖接了太多同类型电视剧,而造成了审美疲劳并消耗了太多“路人缘”,称其经纪人不应该只看眼前的利益,要将目光放长远,多为杨颖接一些适合其自身形象、能够塑造演员身份的戏份。

刘宪华粉丝开撕《向往的生活2》。刘宪华粉丝不满节目中,黄磊和节目组称呼刘宪华为大华,并要求尊重其本名,虽然后来证实是被营销号带了节奏,但对明星造成不良影响已经无法弥补。

王俊凯工作室开撕《高能少年团》。王俊凯工作室指责节目组,无法提前确认宣发物料、不当剪辑、不规范等问题,如上述问题得不到解决,王俊凯将暂停前往成都站的录制。

……

事实上,粉丝、艺人工作室以及制作团队三者间的关系,向来都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某种微妙态势中。而明星与粉丝间的这场相爱相杀,也从未在娱乐圈有所消退。

粉丝与艺人团队开撕?大多以艺人团队的妥协告终

粉丝撕工作室、粉丝撕节目组、工作室撕节目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从工作室到节目组再到宣发团队,现如今,艺人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倍受粉丝关注,与其说是粉丝为艺人的“维权”,还不如说是“艺人养成文化”在国内粉丝圈的雏形已成。

说起“艺人养成文化”,其源头就在于粉丝与艺人的地位对调与粉丝话语权的逐渐上升,它不仅仅局限于最近大热的《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这两档偶像竞演养成真人秀节目,从艺人开始更加依仗粉丝来获得存在感、从粉丝越来越能够决定艺人的“是非成败”,“艺人养成文化”已经开始初见端倪。

举个例子,你会有更直白形象的体会。

还记得“虹桥一姐”吗?

从前,粉丝群体经常被看作是“面目模糊”的一类人,尽管有个别“粉头”追星久了有些名气,甚至和艺人团队、经纪人有了来往,但就算被关注到,也会迅速淹没于艺人的光环之下。这其中,“虹桥一姐”却是个例外。她将在机场蹲点、与艺人合照作为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一种行为,但当她的“名气”逐渐扩大,反过来艺人也开始在她的身上实现自我价值感,“今天我被‘虹桥一姐\’盯梢合照了,是不是就证明我正当红了?”

随之而来的,是艺人开始借助粉丝完成自身公众形象的塑造;粉丝则开始摆脱被动追逐者的地位,在艺人的“成长道路”上拥有更多的存在感。或许也可以说,艺人与粉丝之间早就存在着一种相互消费的微妙关系。

粉丝将艺人作为自己的欲望投射,以追星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某方面的精神需求,他们将艺人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认为艺人应该有更好的发展,甚至为艺人拼尽全力;他们有规范的群体意识,有内部的分工协作,有一致的行动力,他们开始渐渐的反客为主,在艺人的发展上占据着更多的话语权。

所以当粉丝手撕李易峰经纪人董可妍时,欢瑞世纪选择妥协,董可妍离职;当粉丝手撕宋茜经纪人贾士凯时,宋茜选择妥协,以“手心手背都是肉”来息事宁人……此后,粉丝手撕艺人团队之事愈演愈烈,而每每此事发生,艺人团队大多都选择妥协与退让。也正是因此,粉丝开始有了一种认知,“只要他们闹得够大、声势够惊人,就真的能做到一些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粉丝于艺人团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若安抚不好极容易造成“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场面。所以艺人如果想要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粉丝就是头一号“惹不得也惹不起”的特殊群体。

艺人与制作团队开撕?最终认怂的往往也是后者

除了粉丝群体会围绕资源问题与艺人团队开撕,其他的诸如粉丝开撕节目组、艺人团队开撕节目组、艺人亲自下场开撕节目组……早已屡见不鲜。只不过大家都懂得枪口对外的道理,而这个“外”也相对统一,那就是影视作品及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

2018年4月29日,王俊凯工作室开撕《高能少年团》,质疑其恶意剪辑;

2018年4月16日,刘宪华粉丝开撕《向往的生活2》,要求其尊重艺人本名;

2018年3月29日,郑爽官方粉丝团开撕《这!就是铁甲》,指责其引导选手贬低艺人;

2018年3月27日,3unshine组合开撕《创造101》,质疑节目组恶意炒作;

2018年2月4日,郑恺开撕《声临其境》,指责其故意放大综艺部分,为自己招黑;

2017年,袁立、刘烨开撕《演员的诞生》,指责其恶意剪辑而违背各自初衷;

2017年,薛之谦在《明日之子》的直播中怒摔话筒,因节目组的“暗箱投票”而致选手待定。

……

纵观这些被撕的综艺节目,不难发现它们基本都具备了两大共性,一是都依仗流量艺人来获取收视;二是同属真人秀或竞技类,且都需要矛盾冲突来吸人眼球。这样一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艺人与节目组之间的矛盾,也来自二者间的相互消费?

节目组被讨伐的深层原因,无非是节目组通过恶意剪辑、细节疏忽等行为来为节目赢得话题与热度,而形成热度的结果往往是将艺人置于“风口浪尖”;而后,艺人再通过讨伐节目组,或是获得了坦率真性情的形象认证,或是获得了短期的流量与热度。虽然二者间看上去是一种矛盾关系,但结果往往是互惠互利、且目标统一,那就是节目组妥协。谁让艺人更具有影响力?否则真要你来我往的一直撕下去,最终可能双方都讨不到好,还会耽误节目的后续进程。

所以千错万错都是节目组的错,自己请的明星、自己做的节目,哭着也要全部搞定。但对于粉丝与观众而言又得到了什么?恐怕就只剩下“互撕”和“热闹”了。艺人参加综艺节目,其目的性很明确:赚钱与巩固自身人设。当节目内容向艺人利益妥协后,节目的内容核心就显得十分鸡肋了。

如何避免一场“互撕浪潮”?四个字足以概括——实事求是

如何避免娱乐圈三方的“互撕浪潮”?归根结底,无非四个字——实事求是。粉丝能为艺人带来流量,艺人与粉丝能为节目带来流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向流量低头。

粉丝为什么要到处撕?理由无非是资源不匹配、团队不作为。在维护艺人方面,粉丝的确反应迅捷,能够帮助艺人取得“胜利”。但一味的听之任之,最终极有可能造成节目内容的偏颇,这就变成了一种得不偿失的过度纠错。

资深经纪人、唐人总裁蔡艺侬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发表过看法:“这时候更多要看艺人本人,他自己如果很有主见,就不会被外界左右。经纪公司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应该陷进网络上的舆论而出不来。”

那么,艺人又为什么要撕节目组?原因也很简单,无外乎是因为某些节目设定损害到了明星的利益与人设。同理,如果选择以艺人作为节目的流量来源,那么就要承担其背后可能带来的争议与妥协。毕竟在粉丝的思维中,艺人的形象与利益才是高于一切的,包括节目核心与内容。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能保持艺人利益与节目内容二者的平衡?

首先,尊重事实,不要只在意噱头;

其次,与艺人团队取得前提的明确沟通,无论是在录制还是剪辑上;

最后,就是一定要及时回应艺人与粉丝的质疑,避免“背锅”和被认为态度不好,有些时候积极的态度反而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节奏。

娱乐圈的互撕现象,说到底就在于粉丝与流量间的平衡问题。如果当下处于娱乐圈这条食物链顶端的已经换成了粉丝群体,那么怎样才能握紧这把双刃剑而不至于伤到自己,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这就要求艺人团队与制作团队都得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避免迷失在这场粉丝漩涡中难以自拔。

新闻推荐

随迁子女入学 本月提交申请

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市22个区市县都已经公布了2018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按照相关规定,进城务工人员为其子女申请入学,应于5月的工作日向居住地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指定...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