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的“诗和远方”

四川日报 2018-05-02 06:1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肖姗姗)4月29日起,王恺、石光华、李尚龙等文化界人士纷纷来蓉,举行了一场又一场新书分享会,还有中国当代职业书画家、美术评论家陈滞冬以及高平、何多苓、苏立华等艺术圈儿的文人雅士也走进各大书店,他们聊书画,聊音乐,让外地游客和本地市民,尽情地享受着“诗和远方”在此处交融的美妙。

作家王恺与成都最“好吃”的作家石光华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对谈,解开“如何在四川吃到一顿好饭”的谜题。王恺认为,川菜所给予人的愉悦感,是国内其他菜系无法相比的。“这种愉悦感,除了直接表现为味蕾上的畅快淋漓,也关乎隐藏在美味背后的生活态度,一种与生俱来的对精致慢生活的主张。”

王恺回忆了他在四川的小镇里吃到的那些不起眼,但非常好吃的跷脚牛肉、夫妻肺片、蒜泥白肉等。而这样的饭菜,也是石光华所认为的好饭,他直言:“一些人总感慨,现在为啥在大街上吃不到家里的味道。原因很简单,因为饭店要做生意,不可能做出像家里的饭菜。要想在四川吃到一碗好饭,最好是在当地人家中去吃,或者找熟悉情况的当地朋友带去那些用心做菜的馆子。”

除了吃一碗好饭,安全地活着,也是幸福。知名畅销书作家李尚龙带着他的新书《刺》,来到成都,告诉人们如何远离暴力,好好活着。《刺》,是一部反暴力主题的小说,李尚龙闭关创作,从构思到写成,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全书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故事,反映了校园、职场、网络中存在的暴力问题,用贴近生活的描写,为曾经受过伤的人们发声。

钢琴家高平、油画家何多苓和乐评人苏立华在成都举行了一场《夜之和弦——德彪西对话萨蒂》(纪念德彪西逝世100周年)巡演艺术家分享会。德彪西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音乐界颇具影响力的作曲家,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创始人。

有趣的是,高平和苏立华谈德彪西在情理之中,油画家何多苓的亮相又是为何呢?除了他和高平是忘年交,还因为何多苓一直迷恋音乐,并执着地在钻研。据透露,在之后的巡演上,除了高平的演奏,何多苓近年来创作的部分油画作品将第一次呈现在音乐会的舞台上,作为演出的背景,“黑白的琴键、彩色的画布共同营造出光影绰绰印象的世界,德彪西、萨蒂将在夜的和弦中超越时空对话高平和何多苓。”

国外有大师,中国也不缺。中国当代职业书画家、美术评论家陈滞冬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侯开嘉、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郭强、著名画家汪晓灵等嘉宾聚首成都,从陈滞冬的新书《存在的借口——艺术家及其时代》出发,聊起了嵇康、“二王”、吴道子、齐白石……

新闻推荐

欧美同学会海外引智助推

数字经济发展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王琦)为汇聚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资源,搭建留学人员报效祖国、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平台,欧美同学会将于5月11日至13日在成都召开首届数字经济与人工...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