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任蜀王笔下的锦城十景(七)菊井秋香:龙秘犹传玉井芳

华西都市报 2018-05-01 03:20 大字

2010年10月,成都人民公园菊展。

蜀王秘档

菊井,是明朝蜀王宫后院里的一眼古井。古井周围遍种菊花,品种繁多。每到金秋十月,菊花盛开,争奇斗艳,香气四溢,美不胜收,成为萧墙内的一大景观,这就是被两任蜀王朱申鑿、朱让栩归入锦城十景之一的菊井秋香。

菊井秋香景观,是锦城十景中最为特殊的一景。其余9景都在公共场合,成都普通人都能有幸游览。菊井秋香是在蜀王宫里,除了王宫中人和一些达官贵人、王府珍贵客人外,绝大部分人都无缘一见,所以充满了神秘色彩。幸好朱申鑿和朱让栩留下了《菊井秋香》诗,让后世得以窥其一二。

崇祯17年(1644)八月初九,张献忠的农民军攻陷成都,杀进蜀王府。末代蜀王朱至澍带领妃妾、宫女等,跳进菊井自尽。朱至澍的四弟、太平王朱至渌,以及内江王等也投井而死。人间仙境坠成地狱,是也非也,往事成空。

灵桔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

准确地说,菊井应该称作桔井。朱让栩在《锦城十景》中写道:“桔井相浮金盏注。”算是为桔井正了名。

朱申鑿虽然在《锦城十景》写的是“杯浮菊井秋香细”,但他在《菊井秋香》一诗中透露了端倪:“冷液分杏通地脉。”

因为,桔井、杏林分别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桔井泉香”和“杏林春暖”两大典故,均出自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的《神仙传》。

桔井泉香,说的是西汉汉文帝时(一说是晋朝时)桂阳郡(郡治郴县,即今湖南郴州市)人苏耽的传说故事。

苏耽家住在县城东北(今郴州一中校内),他早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对母亲非常孝顺。

苏耽家贫,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家所在村子后面有座牛脾山,据说经常有神仙异人出没。

一天,苏耽进山砍柴,遇到一个老仙翁。老仙翁喜欢上了这个聪慧孝顺的孩子,给他传授了仙术。

苏耽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去放牛,别人的牛到处乱跑,只有苏耽的牛老实听话,一直在苏耽身边吃草。

到了傍晚,苏耽的牛不用驱赶,自己回家。小伙伴都很奇怪,问他用了什么方法,苏耽说,说了你们也不懂。

一天,母子二人正在吃饭,母亲突然说想吃便县(今湖南永兴县)的特产鮓鱼,叫苏耽隔天去买。

苏耽把筷子插在饭里,带着钱就出去了。一会儿,苏耽就提着鮓鱼回来了。

母亲很是奇怪,问他从哪里买来的,苏耽说是从便县的市场里买的。母亲认为苏耽在说谎,便县离郴县120里,道路艰险,怎么可能一会儿就往返了?拿起棍子就要打苏耽。

苏耽连忙跪下说,他买鮓鱼的时候,碰到了舅舅,舅舅还跟他说了话。明天舅舅要来,可以问舅舅是否属实。

第二天,舅舅果然来了,说昨天碰见苏耽在便县市场买鮓鱼。母亲非常惊讶,认为儿子不是普通人。

苏耽还无师自通掌握了医术,经常为乡亲们采药治病,药到病除,无不灵验。

几年后,苏耽忽然打扫门庭,整饬屋墙。有朋友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客人要来,苏耽说有神仙要来。

很快,就见天空的西北方向飘来紫云,数十只白鹤在紫云里飞翔,翩翩降落在苏家,都化成仪形端美的少年。

苏耽整肃衣冠,上前迎接。然后,苏耽跪在母亲面前说:“我要去做神仙了,他们就是来接我去的仙童。娘啊,我再也没法奉养您了,这就告辞。”

母子二人泪眼婆娑,难舍难分。母亲哭着说:“儿啊,你走后,家里没了经济支撑,我怎么活得下去?”

苏耽安慰母亲说,别急,他早有安排。明年天下会出现疾疫,院子里的井水、屋檐边的那棵桔树,可以代他尽赡养义务。摘一片桔叶,打一升井水,混合煎水喝下去,就能治好一个人。

另外,他还给母亲留下一个封好的柜子,日常需要什么,用手去扣柜子并说出需要的东西,就能得到。但必须注意的是,不能打开。

说完,苏耽就走出家门,再三徘徊后,嗖的一声,跳上紫云。那些少年又化作白鹤,簇拥着苏耽升天而去。

第二年,天下果然爆发瘟疫,男女老少,受染发病,死人无数。乡亲们来求苏母,苏母按照苏耽的嘱咐,凡是来求医的,都给井水一升、桔叶一片。

果然,病人服用后,很快就痊愈了。消息传开后,大家都跑来找苏母求医,有的甚至不远千里来寻医。

尽管需求量巨大,但桔叶和井水并不见少。原来,苏耽成仙时,桔树和井水都沾了仙气,每摘一片桔叶,桔树就长出一片;每舀一升井水,井就涌出一升。

由于有足够的桔叶和井水,郴县的瘟疫最终被平息。

此后,人们以桔井泉香歌颂医家救人的功绩,医家也将其写在匾上以明志。

唐开元19年(731),郴州人在这口井的旁边为苏耽修建了祠堂。到了北宋,宋真宗为其赐名集灵观(桔井观)。桔井观至今仍在郴州一中校园内,那口井尚在。

如今,郴州有许多关于苏耽的遗迹,如苏仙岭、苏仙石、望母松、苏仙桥、白鹿洞、升天石、仙棋盘等,甚至郴州城区的苏仙区也是由苏耽而来。

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杏林春暖,说的是东汉末、三国时的名医董奉的故事。

董奉,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君平),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

董奉少年时开始学医,信奉道教。年轻时曾在侯官县当过小干部,不久归隐老家,在村子后山一边练功一边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与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居首位,被称为医仙,张仲景为医圣,华佗为神医。

让董奉声名大振的是,他有一次到交趾郡(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遇到太守士燮病危,垂死3天了。

董奉把3粒药丸放进士燮口中,用水灌下。不久,士燮手足动起来,脸色逐渐转活,半天后就能坐起来,4天后能说话,病愈如初。

董奉无论走到哪里,都乐于给人治病,不收分文。但他有个条件,每治好一个重病号,患者须在山上栽种5棵杏树,轻病号要栽种一棵。

董奉在庐山住了几年,被他治好的患者难以计数,仅是患者栽下的杏树,就有10万多棵。

数年后,杏树都长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形成一大片杏林。

董奉在杏林旁建起一座谷仓,每当杏子成熟时,他就告诉百姓:凡是来买杏子的,不必给他说,只管自己拿。

但有一个条件:往谷仓里倒多少谷子,才能拿多少杏子,多倒多拿,少倒少拿。

有些人爱占小便宜,只往谷仓里倒一点谷子,却到林中摘了很多杏子。

每逢此时,总有三四只猛虎追上去,又吼又咬,那些人被吓得半死,知道是老虎来惩戒自己,连忙逃窜。到家一称杏子,刚好和倒入谷仓的谷子重量一样。

有的人不拿一粒谷子,到杏林中偷杏。刚偷回家中,老虎追来,一口把偷杏的人咬死。

家属连忙把杏子送还回去,并向董奉谢罪,偷杏的人才得以复活。

董奉把卖杏所得的谷子,全部用于接济穷困百姓,或供给盘缠不足的过往旅客。

董奉成仙后,他的妻子和养女靠卖杏维持生活。有敢欺骗她们的,老虎仍然去追咬。

为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暖”的匾额,杏林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为纪念董奉,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

在董奉老家龙田村与雁堂村交界处,今人建起了颇具规模的董奉草堂,四周遍植杏树。

桔井泉香、杏林春暖两大典故中,桔井常用来比喻良药,杏林用来称颂贤医。

传统的中医药店铺,常常要悬挂“虎守杏林春日暖,龙蟠桔井泉水香”的楹联,以表示尊崇。

在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桔井成为中药的象征,制药业常以桔井为公司取名,药品以桔井注册,形成了特有的桔井文化。

人们用杏林春暖、杏林高手、誉满杏林等,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以杏林之家形容医学世家。

唐朝诗人杜甫有4首诗中提及桔井,如《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郴州颇凉冷,桔井尚凄清。”《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炉峰生转盼,桔井尚高褰。”《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入衡州》:“桔井旧地宅,仙山引舟航。”

唐朝另一个诗人元结专门写了《桔井》诗:“灵桔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乡关不见重归鹤,姓字今为第几仙。”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和郴州杨侍郎玩郡斋紫微花十四韵》中也说:“得地在侯家,移根近仙井。”

对于杏林,历代文人吟颂的诗歌也不少。南宋文人张景在《咏三国庐山神医董奉》中写道:“争似莲花峰下客,栽成红杏上青天。”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唐伯虎)在《烧药图》中也写道:“人来种杏不虚寻,仿佛庐山小径深。”

清朝诗人征士放的《杏林诗》更是对董奉推崇有加:“吾亦知医术,平生慕董君。药非同市价,杏以代耕耘。山下虎收谷,溪边龙出云。芳林伐已久,到此仰余芬。”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蜀王宫中的桔井,因为周围遍种菊花,而被称为菊井。虽然“桔”与“菊”发音相同,但字义却不同。

为什么桔井周围种的是菊花而不是其他的花?成都花类繁多,最为著名的是芙蓉花,为何独独菊花能受到蜀王的特别喜爱?这还得从自古以来菊花与文人的渊源说起。

菊花在中国十大名花中位列第三,也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摄其英”等名句,将菊花傲世独立的风骨与古代文人品性紧密结合在一起,当时的名士慕其高风亮节,大多种菊自赏,夸赞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艳群英”。

明朝数位蜀王如朱椿、朱申鑿、朱让栩等,都以文著称于世,俨然以文人自居,他们对菊花的喜爱,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在民间,菊花也深受百姓喜爱,如重阳节要赏菊和喝菊花酒。唐朝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写道:“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国栽培菊花的历史有3000多年,最早记载菊花的典籍是《周官》《埠雅》。

《礼记·月令篇》中说:“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本字为鞠,又作蘜,后省作菊。当时的菊花是野生的,花色是黄色的,因而得名黄华、黄英、黄蕊、黄钿等。

屈原在《离骚》中说:“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说明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秦朝的首都咸阳,曾经出现过菊花展销的市场,可见当时栽培菊花的风气之盛。

到了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

李商隐在《菊花》中写道:“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

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更是说:“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宋朝时,菊花品种大量增加,北宋学者刘蒙在崇宁三年(1104)写成的《菊谱》,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26个菊花品种。

南宋时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出现了花市、花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流传至今的菊花会,就是在南宋时的杭州开始的。

明朝的菊花品种又有所增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菊花记载较多。

清朝乾隆年间,有人曾向乾隆帝进献各色奇菊,乾隆帝曾召集花卉画家邹一注进宫作画,并装订成册。文人画菊题诗也蔚然成风。

菊花不仅在中国受到追捧,在日本更是受到欢迎。

唐朝时,8世纪前后,菊花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文化影响尤其深远。

菊花传到日本后,因数量极少,只有皇室成员才有资格品鉴菊花。菊花以其高雅的品质,得到了皇室的青睐。

在皇室的带动下,日本兴起了喜欢菊花、欣赏菊花的风气,达官贵人盛赞菊花是天下第一花、草中王,文才超凡的嵯峨天皇非常推崇中国文化,创作数首咏菊诗,如今有近10首传世。

由于菊花受到日本人审美意识的异化,被尊为高贵的权势之花,与樱花齐名,被看作日本的国花。

到了江户时代,菊花才从皇室传入民间,并在民间急速栽培推广,形成了菊花的大众化。1698年刊行的《花谱》记载,日本当时已有200多种菊花。

后鸟羽天皇很喜欢菊花,把它作为皇室的徽章,取代此前由中国传入的莲花,并常常将菊花赐给爱臣,贵族和大名也可以用菊花作为家徽。

1595年,丰臣秀吉下令,除自家外,严禁其他家臣使用菊花作为家徽。

1868年3月18日,明治政府正式严格规定:菊花作为最高权威的象征,只能由天皇独占,作为天皇专用的徽章,民间如滥用菊花为徽章,将判不敬罪。

1871年又规定,天皇家的菊花徽章为16瓣的八重菊,皇族的菊花徽章为14瓣的裹菊。

因日本人将菊花视为高洁、尊贵、驱邪、皇室的代表,到了近代,日本将菊花设为国花,印在护照、铸在硬币上等。

如今,说起日本大和民族,都会有两个著名意象:一是军刀,一是菊花。

九月盛开如栗里,三秋正茂近壶天

古往今来,菊花因其花色多样,代表的花语也丰富多彩,成为画家和诗人笔下的宠儿。

如画菊花和9个鹌鹑,因为鹌的发音与安相同,这幅画就有九世居安的意思;菊与松树画在一起,叫做松菊永存,表示祝愿接受此画的人能长寿。

唐太宗李世民也写过菊花诗——《赋得残菊》:“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露浓晞晚笑,风劲浅残香。细叶凋轻翠,圆花飞碎黄。还持今岁色,复结后年芳。”

杜甫在《云安九日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开篇就写到了菊花:“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苏轼也写了一首《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前人写了无数歌咏菊花的诗词,两任蜀王又是怎样写菊井秋香这一景致的呢?

蜀王府里的桔井,应该是在修建蜀王府时开凿的,之所以取名桔井,想来是希望这口井的水能让蜀王延年益寿,取个彩头。

桔井应该很深,“通地脉”,而且“沉沉百尺涌寒泉”,井水水质绝佳。

环绕桔井的菊花,色彩更为鲜艳,盛开的样子,就像陶渊明隐居在家乡“栗里”时种植的菊花那般,整个景致如同仙境(壶天)。

菊花开时,正是秋闱科考举人放榜时节,中榜的举子闻着满城的菊香,精神振奋,跃跃欲试,信心满怀,将目标瞄准了京城的会试、殿试。

看到数代蜀王“教化全川”的努力收到满意的结果,作为蜀王,朱申鑿的心情自然也是非常愉快的,希望饮着桔井井水的自己(高人)能更加延年益寿。

而在朱让栩的笔下,菊井秋香则少了祖父的兴奋,多了一些冷静。

锦里的清风传来秋天(素商是对秋天的雅称)的气息,“内亭深院晚云凉”,一个“凉”字,将整首诗的基调定了下来。

朱让栩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当时的成都城因菊花盛开而满城弥漫着香气。

成都与菊花也是有着不解之缘。远的不说,就说如今每年各地都在举办的菊花会、菊花展,尤其是人民公园的菊展,历史悠久。

1925年,成都市通俗教育馆博物馆举办了第一次菊花会,展出1000多个品种,这是有记录的最早菊花会。

抗战中,菊花会停办。1953年,在人民公园内,正式举办了第一届菊花展览,后来又停办。

1978年,正式恢复菊花展览,定为第17届,此后一年举行一届。1983年起,更名为菊花会。

成都市菊花会的举办时间,大多在每年10月下旬到11月底,展出品种1000多个。

成都菊展承载了老成都人的记忆,成都人也把赏菊看做一项隆重的文化活动,每年展览期间,观者如云,非常热闹。

近年来,菊展从外地引入不少品种,并与外地著名菊展联办,还融入了新媒体手段,扫码即可了解观赏的菊花品种信息,极大地增强了互动性。

此外,除人民公园菊展外,成都其他地方如青白江凤凰湖、新津花舞人间、锦江区三圣乡七彩田野等,也在举办菊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黄勇

新闻推荐

为成都地铁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史杰,一个才29岁的年轻人。2011年加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从车辆检修工干起,热爱发明创造,如今不仅自己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以他命名、由他作为带头人的“成都市史杰青年创新工作室”还累计完成数十个创...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