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大论文登上国际权威期刊: 蛙类脑袋越大寿命越长

成都商报 2018-04-25 03:16 大字

对于乡下农田司空见惯的青蛙,你可能不会去想这样一个问题:青蛙的脑大小,是否与它的寿命长短有关系。这个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却让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两栖动物生态适应研究团队认真了,他们试图通过实验数据来寻求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月初,国际进化生物学权威期刊《Evolution》(《进化》)发表了该研究团队5名成员与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Kotrschal Alexander博士共同完成的论文“Large-brained frogs mature later and live longer”(脑更大的蛙类活得更久),经研究表明:脑更大的蛙类,活得会更长久。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导,两栖动物生态适应研究团队的带头人廖文波觉得,这个发现其实是让人们多掌握一个常识,更好地去研究和了解蛙类动物。

蛙类脑大小与寿命长短成正比

去年下半年,廖文波坐在办公室指导团队成员写论文,期间,他在网上浏览到这样一篇文章,灵长类动物的寿命与脑大小存在关系。“我们研究的蛙类,会不会也存在这种关系?”廖文波来了兴趣,让团队成员余鑫在网上搜罗相关资料。

“网上有人提到蛙类脑大小与寿命长短可能有关系,但没做系统研究。”余鑫又和研究团队成员对实验室过去8年内采集的蛙类样本数据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对采集到的上千条样本数据进行梳理研究后,很快得出结论:蛙类的脑大小,确实与寿命长短成正比关系,脑越大的蛙类,性成熟更早,寿命会更长,比如说青蛙的繁殖寿命(性成熟后的寿命)跟脑的嗅球、脑腹侧相对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与嗅神经、视顶盖、中脑、小脑区域没有关系。

40个种类的蛙分别来自10余省市

为这项研究结论提供数据支撑的蛙类样本,是廖文波带领的两栖动物生态适应研究团队过去8年内所采集整理的,分别来自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10余个省市,每一个样本,都注明了采集地的经纬度,除常见的青蛙外,还包括牛蛙、树蛙、泽蛙等40种蛙类。

如何判断一只蛙的年龄?廖文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团队采用的是骨龄学切片法。采集样本时,采集者会将蛙的右后肢最长的一根脚趾第二节趾骨切断,通过苏木精染色法看年轮线来确定青蛙的年龄,“就像树一样,要判断一棵树的年龄,也是以数年轮为准”,一般来说,蛙的最长寿命是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湍蛙,寿命10多年,我们常见的青蛙,一般年龄在五六岁左右。

研究团队成员金龙说,捕蛙辛苦,也暗藏危险,研究团队的成员都是晚上打着手电筒去乡间农田捕捉。有天晚上,他和同伴打着手电筒捕蛙,光线在水面上一晃,一个“青蛙脑袋”探出布满浮萍的水面,他原本打算用手去捉,但距离太远便改用网,“一网住才发现是一条蛇”。

论文在《进化》上发表

4月3日晚上,当得知自己署名为第一作者的论文“Large-brained frogs mature later and live longer”(脑更大的蛙类活得更久)在国际进化生物学权威期刊《Evolution》(《进化》)上发表时,团队成员余鑫激动好了一阵。

余鑫是这篇论文的主要起草者,因为要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内容必须全部用英文来写。“因为她(余鑫)英语成绩很好,所以我就让她来写论文初稿。”廖文波说。“查文献资料,搜集实验数据,花了两个月才把论文初稿写好交给廖老师。”余鑫说。

廖文波说,研究后期,他还将整个研究过程和结论发给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Kotrschal Alexander博士进行探讨和交流意见,后者主要是开展对动物脑袋领域方向的研究,这刚好与团队研究的这个选题有交叉点。成都商报记者看到,这篇刊发在《进化》期刊上的论文,有Kotrschal Alexander博士的署名。

对于这项研究发现的应用价值,作为论文通讯作者的廖文波说:“要说(研究成果)有什么应用价值,其实就相当于1+1=2,谈不上应用价值,但可以让人们多掌握一个常识,更好地去研究和了解蛙类动物”。成都商报记者 王超

新闻推荐

规则育人 培养阳光学生

高新新源学校运动会入场班级秀今日关注成都高新新源学校成都高新新源学校根据“规则育人”的理念,探索出一套完善的规则教育目标体系:学校活动规则、日常生活规则、公共交往规则以及家庭礼仪规...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