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不能患上“拖延症”
□本报评论员
建筑垃圾不是不清理,而是没有及时清理,这个看似没有那么严重的“小问题”背后却暴露了个别企业在环保工作中存在的“拖延症”现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治霾不能等风吹。环境污染问题是天长日久积累造成的,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行动需要马上开始,容不得拖延,否则就会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将“小病症”变成“顽疾”“重疾”。
去年,成都铁腕治霾,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650”工程,淘汰燃煤锅炉889台、黄标车2.39万辆,完成建成区和场镇餐饮店“煤改气”“煤改电”3968家,对1577个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扬尘在线视频监测,清理关闭“散乱污”企业14148家,空气优良天数235天,比上年增加21天,是2013年实行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以来达到的最长天数,空气优良率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排名比上年上升7位,PM10、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13.7%、10.2%,均创历史最好水平,这增强了我们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心。但要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切不可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以钉钉子精神一直抓下去,才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赢得蓝天碧水保卫战的全面胜利。
从长远看,治疗环保“拖延症”还需从源头抓起。
环境问题事关发展大局,也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必须最大限度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每个公民的作用,集聚全民之力,打一场全民之役。
就在4月22日,我们迎来了第49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在成都,一系列引导小朋友和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善待环境爱护家园的公益活动相继举行,“环境保护,只争朝夕”正成为这些未来城市主人翁的行为标准和行动自觉。
新闻推荐
银保监会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