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 “外卖小哥”成“小镇青年”进城第一份工

成都日报 2018-04-23 03:56 大字

一家企业十年经营构筑的基础设施与品牌价值体现在哪儿?今日,饿了么以发布《2017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来庆祝自己的十周年,围绕商户、配送员、社会大众等相关方,回顾十年来平台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以科技推进转型和在人文关怀、社会公益等方面的不懈努力。

从大学生宿舍创业,到加入阿里新零售新生态,十年来,饿了么重构并推进了餐饮及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以科技赋能餐饮行业,使创业新锐得以与传统巨头同台竞技;而穿梭于大街小巷的“蓝骑士”饿了么外卖骑手,已成万千“小镇青年”进城后的第一份工作。

科技赋能创业新锐与国际连锁同台竞技

如何用创新科技打造全球领先的本地生活平台?十年来,饿了么不断努力以创新科技赋能200多万平台商家,加快推动古老的餐饮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其缔造的外卖新业态全面提升了行业效率,协助一线餐饮品牌实现互联网转型的同时,孵化出一大批互联网餐饮新锐品牌。在这个基础上,平台还月均策划落实过百个品牌商户营销活动等。

比如最早进行外卖尝试的一线餐饮品牌之一——必胜宅急送上线饿了么后,使必胜客外卖业务大幅增长,完成从必胜宅急送到必胜客宅急送的品牌升级。比如上海“外卖网红”A梦餐厅,企业发展高峰时的外卖日订单量几乎每月翻一番。目前,超过七成订单依然来自饿了么。如今,A梦年交易额已超过5000万元,员工规模从7人增长到300人,成为全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外卖创业案例之一。此外,从2016年开始,为发展遇到困难的优秀传统餐饮从业者提供平台和资金帮扶,饿了么还着力帮助民间美食匠人传承手艺,已先后助力阿大葱油饼、梦花街馄饨等上海传统老味道成功复业。

骑手入保率100% 让每位骑手在异乡获得归属感

如今,广阔的前景、丰厚的收入和相对自由的时间支配,使外卖配送员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年轻人欢迎,甚至成为很多进城打工者在城市赖以落脚的第一份工作。如何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劳动保障,让300万骑手有尊严地为生活为理想奋斗,是饿了么肩上最重的责任之一。

致力追求“更高效率,更少焦虑”。首先,饿了么正持续优化配送技术和平台管理机制,为保障骑手交通安全打好基础。包括自主研发智能调度系统,覆盖全平台运单,提供更高效公平的派单支持和更科学的路线规划,降低超时情况发生;在系统中加入安全化运作设置,骑手在不可抗力下送餐延迟,将被判定免责,降低其在行驶过程中的焦虑等。其次,平台积极与监管部门密切合作,实现交通安全协同共治。包括:与多个城市和交管部门达成合作,为骑手设置专用停车位、进行交通安全考试上岗培训等。2017年,在监管部门引导下,平台更建立起骑手身份识别系统,全面实现“一人一车一证一码”,将每个骑手都纳入严密的数据化管理体系。

作为基本保障措施,饿了么也为骑手提供多种多样的定制保险,保险内容覆盖其可能遇到的主要风险,包括人身意外、医疗、第三方责任及电瓶车盗抢等。2017年,平台骑手保险入保率已达到100%。此外,在严冬酷暑,除了发放特殊补贴,平台还为骑手派发多种防寒防暑劳保用品和药品,防范户外工作带来的健康隐患;并开通了骑手之家、骑手热线等专属服务。

“外卖侠”都是热心肠 爱管“闲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的饿了么外卖小哥持续不断涌现,他们被爱称为“外卖侠”。饿了么关注社会、回馈社区的平台价值观,吸引了一批批具有“侠义精神”的外卖小哥在此聚集。

过去十年,饿了么在社会事业上投入大量资源,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早在2015年捐资设立总额为500万元人民币的上海交大创业基金;2017年,曾发起“认捐一本书 施粥传递爱”活动支持贫困山区爱心图书室建设;推出“红鼻子水果套餐”,将销售盈利全数捐赠给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专项基金。2018年新年除夕当晚,更是联合各大知名餐饮品牌,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福州等城市发起“向城市守望者致敬”活动,向城市里值班的医生、民警、环卫工和地铁工作人员等数千名一线工作者送上暖心年夜饭。

2018年初,饿了么创始人兼董事长张旭豪作为上海科技界代表,当选上海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结合在创业和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张旭豪针对食品安全、人才制度和环境保护三个热点问题交出提案,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影响力,推动行业和社会进步。

饿了么创业十年,也是与广大用户、商户和合作伙伴共成长的十年。作为企业公民,让每一个人不论资源多少、学历高低、身在何地,只要愿意,都能借助这个平台平等享有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拥有发展自己的机会,是饿了么的责任所在。张旭豪表示,“我们要与同行、与社会一同努力,让我们身处的社会更加包容、开放,更加重视每一个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这是场持久战,但无需强调的是,这亦是一项值得付出毕生努力的事业。下个十年,饿了么将继续肩负Everything 30’的伟大使命,不忘初心,持续创新,为社会的美好未来拼尽全力。”

王晓鸥/文

新闻推荐

成都高新区:聚焦“三个一”彰显纪检监督特色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张想玲)为主动适应多重改革叠加新需求,将纪律挺在前面,成都高新区检察院聚焦“三个一”,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彰显纪检监督特色。打造“智慧监督”一个概念。打破思维定式,提出“智...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