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平:我们要建四川最好的呼吸疾病治疗中心
□邓晓洪 华兰敏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成都市市管公立医院的“排头兵”,在医疗事业发展上起着引领和带动的作用。今年,是该院的“项目落实年”,他们以项目落实为抓手,围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学科提升、质量改进和人文医院建设这“三大战略”展开工作,以期让市民得到更好的医疗健康保障。
不论是学科提升,还是质量改进,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人才”。作为医院持续发展的动力,市三医院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此前,该院曾首次面向全球招聘高端人才,在全市公立医院中率先打响全球人才招募战。而此时的成都,正在围绕新的城市定位,不断吸引聚集各类人才来蓉创新创业,以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就是为了将成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强市。
著名呼吸内科专家李国平教授,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引进到市三医院担任呼吸内科主任的。如今的他,已让市三医院呼吸内科有了一个较大的提升,使人才的示范作用显现出来。
李国平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他作为人才引进到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后做了什么?他给病人带来了些什么?本期健康成都,就让我们来关注这个人物。
到成都 到更大的舞台去!
李国平从泸州到成都履职的时候天气正热,一如他内心对事业的热情。此时的他可谓功成名就,不仅获评过四川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在科研上也获奖无数,他领衔的实验室在中国科技影响排名中近几年节节攀升,去年冲到了全国40名。
功成名就,原本可以让他过上更舒适的日子,但他选择了继续奋斗。在他看来,一个呼吸疾病专家,应该到一个更大的舞台上,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小地方待久了,人会失去斗志,我希望能再创业。”
其时的市三医院,正在努力推进学科建设,该院呼吸内科尽管在成都已有不小的名气,但在新一轮发展中,科研和临床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
两者理念一致。李国平作为人才引进,进入市三医院呼吸内科。
他是谁 他是钟南山的博士生
李国平是呼吸内科专家,是我国呼吸病学泰斗级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带出的博士生,他的科研能力和临床技术都非常突出。
仿佛每一个天赋异禀的人,在青少年时代都有调皮的过往。李国平初中时成绩很好,因为贪玩,高中一度由快班调整到慢班,在出现厌学情绪时,竟然瞒着父母悄悄退学了,遭到责骂后才重新复学。在重新调整自己后,他的成绩蹭蹭往上冒,高考考取了当时的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从事临床工作。
工作近10年后,他决心读博,原因是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那是2000年,有一个上肺病变的患者前来求治,从症状上看是典型的结核,但查痰却是阴性。治疗了一段时间,不见效果。于是李国平去查文献,但自己的英文不好,国外文献读得半懂不懂,这让他产生了巨大的挫败感。“作为一名医生,在面对疾病时,就像战士进入战场,想赢却打不赢,那种感觉太不好受了。”
同年,他参加省内的呼吸年会,与会专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他再次受到刺激,“别人能行,为什么我不行?”他从心里发出诘问,同时自我反思:这是不重视科研的结果,临床仅凭经验,但医学是不断发展的,经验永远跟不上医疗科技的发展。
于是他想到去读博,开始投入疯狂的学习。“要考就考最好的导师。”2002年,他选择了钟南山导师,竟然考取了。
跟着钟南山做研究,他体会到了大师的严谨,“有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遇到一个镜像人,器官跟正常人反着长,我帮忙写病历,只写了短短几句话,老师就很不高兴了,他说:‘我不喜欢你这样。\’”李国平说,钟南山不会冲学生发火,表达不满意的方式温和但严肃,但有种强大的震慑力,“从此以后开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严谨的态度治学。”
钟南山的国际视野、对科研的严格要求以及做人的品格,无处不在影响着李国平,“当一个人明白自己目标的时候,再大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他说,尽管搞科研辛苦,但他很发奋,“我是同批5个博士生中第一个发表SCI文章的。”
3年博士所学,让李国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也让他看到了内地和沿海地区在科研上的巨大差距,因此一回到泸州医学院,在医院的支持下,2006年,他便建起了西南地区第一个“炎症与变态反应实验室”,用科研不断推动临床的发展。
再选择 建四川最好的呼吸疾病治疗中心
呼吸系统疾病有庞大的群体,仅咳嗽就有上千种类别,只有精准施治,才能有效果。李国平建立的炎症与变态反应实验室,在西南地区不仅较早开展脱敏治疗,而且通过诱导痰进行气道炎症细胞检测,让那些慢性咳嗽患者得到精准的诊断和治疗。依托这个实验室,一篇篇具有影响的SCI论文接连发表。2006年,因为科研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李国平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那年,他38岁。
李国平的科研在持续向前推动着。在2015年时,他的实验室在过敏性疾病研究上尚未进入中国科技影响排名前100,但在2016年,已经冲到了70多名,而在去年,其排名已经到了40名,而且是西南医科大学唯一进入前40的学科。
李国平被引进到市三医院,到省会城市,到市管公立医院的“龙头老大”,他是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干一番事业,“在成都,服务的人群会更多,更能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
鲜为人知的是,在2015年和2016年两年间,李国平的导师钟南山院士曾两次为他写推荐信,希望他到深圳大学的过敏与免疫学研究所去工作,那里平台更高、事业更开阔、发展前景会更好。但他最终选择了留在四川,“一方面,当初钟南山导师招我读博时,觉得应帮助西部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四川培养了我,2008年就给予了我10万元的杰出青年基金用于科研。基于这些,我都不能离开四川。”
走马上任市三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国平立志把科室的科研水平带动起来,让科研作用于临床,通过学科建设,快速让临床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们的目标,就是5年内把市三医院呼吸内科打造成成都乃至四川的呼吸疾病治疗中心。”
新气象 就任时间短但已取得巨大成效
就任时间尚算短暂,但李国平已让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病人就诊的角度去讲变化,也许更容易让人理解。
一个40多岁的患者,刚从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出院。他因发热伴肺部包块就诊,辗转多家医院均怀疑肿瘤,心理压力很大,被折磨得夜不能寐,痛苦不堪。李国平召集科内专家为他会诊,并将基础科研与临床诊疗有机整合起来,通过国际上最先进的质谱联合基因测序技术,发现患者并不是肿瘤,而是“颗粒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细菌感染,即便在显微镜下,也很难鉴别,但在市三医院,李国平发现了,他的精准检查、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卸下了患者沉重的心理负担,同时终结了患者身体上的折磨。
另一位中年男性,罹患难治性肺炎,因诊断不明,治疗效果不好,在多家医院辗转求治长达2个多月。来市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后,受到呼吸内科李国平主任及医疗组长何萍的高度关注,经纤支镜肺活检、经皮肺活检、快速诱导痰涂片培养等多种检查方法,培养到两种芽孢杆菌和化脓放线菌。主治医生与检验科、病理科、放射科组织了多学科讨论,广泛查阅文献,并到初诊医院查阅病理切片,最终确定为罕见的“肺化脓放线菌病合并坚实芽孢杆菌感染”。该类型的混合感染目前国内外尚未报道,其中坚实芽孢杆菌感染全世界报道更是不到十例。此外,由于放线菌具有兼性厌氧特点,接触空气后极易死亡,导致培养极为困难,国内痰培养阳性检出率仅仅1%,而由于影像学上容易与肺癌混淆,40%患者因此被误诊为肺癌而接受了手术切除,确诊时间往往长达数月。这一病例的分享,更是在刚举行的全国呼吸精英论坛暨第二届全能挑战赛决赛中获得同行充分点赞,并最终斩获亚军。
依托李国平的实验室研究,市三医院呼吸内科不仅在诊疗上开始实现提升,新技术也开始不断上马。先后开展了“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纵膈穿刺活检术”、“肺外周病变的经气管镜超声小探头引导活检术”、“导航支气管镜检查术”、“快速现场细胞学评价”、“无创心排量监测术”、“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查”、“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等,让众多患者得到了更为及时精准的治疗,有的新技术甚至填补了成都乃至四川的空白。
共努力
以人才为燃料
持续推进医疗发展
查房、讨论、科研……从早上七点过到深夜,李国平每天就这么埋首于科室,他期望带领团队往高端前行。去年11月,市三医院呼吸内科首次参加钟南山院士主持的院士大查房,以现场视频连线进行,“参加院士大查房,对参与者来说需要有掌握前沿技术的能力、有强大的临床技术、有临床分析和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他说,市三医院选了一例疑难病例与钟南山院士一起讨论,这是一例变态反应肺曲菌病,入院前反复发作,讨论的目的是看诊断是否明确、是否需要抗真菌治疗、治疗方法是否合理,“那天的讨论分析持续了很久,钟院士非常认可我们的治疗方案,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全科室医生参加这样的大查房,对他们来说能够与前沿医学亲密接触,能够获得巨大的提升。”
今年3月,市三医院呼吸内科再一次作为全国分会场,参加了钟南山院士主持的“国际专家面对面之院士大查房—慢性气道疾病专题”。这次,钟南山院士邀请到了世界著名呼吸病专家、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国家心肺研究所的负责人参加,三方连线,在线上零距离探讨病例诊疗思路。李国平说:“院士大查房是路径、是桥梁,让我们一步步向医学的前沿和高端迈进。”
3月26日,市三医院院长徐俊波率队,与李国平等一行前往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拜会钟南山院士,请他为医院呼吸内科建设把脉。会谈中,钟南山院士表示出了对与市三医院进一步合作的兴趣。
李国平期望用5年时间,将市三院呼吸内科建设成为市内最强、川内顶尖、西南知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在呼吸介入、变态反应疾病、肺部疑难疾病、呼吸危重症救治、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等方面形成特色优势,技术水平处于川内领先、西南一流地位;实验室达到省重点实验室标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齐头并进;并成为博士生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争取打造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学科提升战略,建立高品质、富有竞争力的重点学科集群,是医院发展的‘动力工程\’。”徐俊波院长表示,今年医院的“项目落实年”,将以项目落实为抓手,围绕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学科提升、质量改进和人文医院建设这“三大战略”展开工作,而这其中最不可忽略的关键点就是“人才”,这将作为医院持续发展的“燃料”推进,最终达到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好医疗健康保障的目的。
新闻推荐
更多其他成都周末文化活动和送票详情,敬请关注川报观察“精神杂粮铺”专栏。本周这些“精神杂粮”可以期待本报讯(杨晶晶记者李婷)4月9日,记者从成都各大文化演艺机构梳理发现,本周文化活动精...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