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患病老伴走了自己不在身边 八旬大爷ICU外夜夜守候 吾妻/往昔亏欠太多而今为你守候

成都商报 2018-04-08 01:25 大字

魏大爷和老伴刘婆婆

夜夜守候老伴,大爷说:“睡不着,万一她突然走了,还有我在身边嘛。”

大爷的老年痴呆症状日渐显现,有时会忘记回家的路,但老伴治病的医院,他却始终记得……

大爷说,婚后他一直在西藏工作,把整个家庭甩给了老伴,亏欠太多。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陪着老伴多享享福……

ICU的医生走了出来:“大爷,还没走啊?”

护工跟他打招呼:“大爷,还没走啊?”

护士劝他:“大爷,该回去了……”

夜已经深了,在三六三医院重症监护室外,80岁的魏光明还坐在凳子上,守候着躺在ICU病床上的老伴刘婆婆,护士劝不走,子女也带不回去。ICU的探视时间只有每天下午的半个小时,但大爷担心万一老伴出现意外,他却不在身边。其实,这样的陪伴从刘婆婆患病起已经持续了30年,在陪伴老伴三次战胜癌症的同时,大爷的老年痴呆症状日渐显现,他有时会忘记回家的路,但老伴治病的医院,他却始终记得……

1

守候

大爷深夜独坐ICU外

“如果老伴走了还有我在身边”

3月22日,经过三六三医院医生的努力,刘婆婆终于顺利完成了手术,腹膜内的肿瘤被全部切除,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观察。魏大爷在下午早早地来到了ICU门口,站在等候探视的人群中,他告诉同行的两个儿子,“如果要限定进去的人数,就我先进去。”

时间到了,护士喊道:“家属依次进来。”魏大爷排在探视的队伍中,大儿子魏波和他一同进了ICU,看到刘婆婆,大爷没有太多的话语。魏波记得,“他一直喊母亲好好将息,明天再去看她。”

下午,魏大爷和儿子一同回了家,他本不愿意走,但儿子说,“你又看不到,待在这外面没有意义。”当天晚上10点,魏爷爷背着两个儿子,独自步行了两站路,来到三六三医院。住院部大厅内只有稀疏的人影,他一个人坐电梯来到16楼,在ICU门口的长条椅上坐了下来。

护工老陈提着一瓶开水穿过走廊,大爷的出现让他颇感意外,“这里是每天下午探视,现在进去不了。”老陈繁忙地往返于ICU和其他科室的走廊,夜深了,见魏大爷靠在椅子上打起了微弱的呼噜,他打起了招呼:“大爷,还没走啊。”一个多小时后,ICU的一位医生出来了,“大爷,你还没走啊?”

其实,魏大爷在长条椅上睡得不踏实,他跟护工老陈聊天,“我老伴在里面,插着管子,动都动不了,难受啊。”

凌晨2点,一位护士走了过来,说刘婆婆病房有床位,让魏大爷去病房休息,说完又回去继续值班。魏大爷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后来去了病房,坐了一晚上,“睡不着,万一她突然走了,还有我在身边嘛。”

3月24日,老陈突然发现,大爷在ICU门口守了两夜后,没有再来了。原来,当天,刘婆婆被转移到了普通病房。

2

陪伴

老伴三十年三次患癌

从求医到手术一路照顾

这样的陪伴,魏大爷已经持续了30年。疾病似乎缠着老伴刘婆婆不放,更让这种长久的陪伴淡化在了无尽的伤痛之中。

过去三十年,刘婆婆患了三次癌症。1988年和2013年,刘婆婆先后患上直肠癌和卵巢癌,庆幸的是,抗癌成功。“母亲生病,父亲一直都在身边。”魏波说。

2013年卵巢手术后没几天,刘婆婆的腹膜内发现一个囊肿,囊肿在4年后病变为肿瘤。2017年9月份,刘婆婆感到身体不适,肚子大得像孕妇。经医院检查,她患上了腹膜内肿瘤,癌细胞第三次找上了她。

家人找了一家知名医院,此时,刘婆婆伴随着心梗、脑梗、高血压等疾病,加之年事已高,哪怕多位亲属在“免责协议”上签字,医生还是拒绝了手术:“手术风险太大,不能做。”

魏爷爷不甘心,和全家人四处联系医院,均被拒绝,“医生还劝说我们,要改变观念,理性看待死亡。”因为肿瘤压迫胃部,刘婆婆进食变得困难,只能喝水,脸部和腿部开始肿胀、发乌。“手指按上去,像泄了气的皮球。”

说起今年春节,魏爷爷摇摇头:“感觉没过好”。几个月来,他没看到刘婆婆露出愁容,但也看不到她脸上的开心,似乎一切在走向平静,“她当过医生,晓得癌症要影响家庭,啥子都憋在心里。”

春节后,经大儿子魏波的朋友介绍,刘婆婆来到成都三六三医院,魏爷爷又成了这家医院的常客。“多种并发症,入院之前又患上尿路感染,加上两次癌症史,她的手术风险的确很大。”该院妇科主任王雪英说,她和手术团队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如果患者不配合,照样不敢手术。最终,在刘婆婆点头后,魏波在免责协议上签了字,手术很成功。

3

健忘

精神开始迟钝常忘回家路

但始终记得老伴治病的医院

在采访中,魏波指着病床边的一大堆衣服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母亲住院后,父亲几乎天天都在医院,“我们都说你年纪大了回家休息,就是不听,把家里的衣服一包包带到医院住起,只差把整个家都搬过来了。”

原来,随着年龄的增长,魏大爷在精神上开始出现迟钝的状况,其实在刘婆婆近几年治病期间,他已无法给予更多的照顾。从2017年9月之后,魏大爷老年痴呆症状日渐显现。魏波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有几次他从外面回来,自己的家都走过了还没有发现,然后又倒回来,一问起,说是想事情去了。”不过,只要是去刘婆婆治病的医院,那就很让人放心,他绝不会记错。

魏波说,“母亲在医院,明明有我们这些子女照顾,但他经常半夜三更跑到医院来,拉都拉不住,为了这个事没少扯皮。”

魏大爷老了,现在这个样子,其实仅仅只能在老伴身边陪伴,根本无法照顾老伴。魏波如此形容道,让他递个水就递个水,让他扯张纸就扯张纸,有行为能力,但逻辑上已经混乱。“就是属于在照顾母亲的态度上很积极,但实际做不了什么,只能陪伴。”

成都商报记者 王拓 逯望一 摄影记者 张士博

有一种“父母爱情”

是病床边陪伴的身影

尽管对刘婆婆的照顾,更多还是靠子女们,但每天病床边坐着的魏大爷,已经在医护人员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三六三医院妇产科的杨惟怡是刘婆婆的主管护士,从刘婆婆入院那天起,她就被魏大爷“盯”上了,“每天都要跑过来问太婆的病情,有时候刚刚给他说了,隔半个小时又会来问同样的问题。”杨惟怡说,和其他在医院陪护的病人家属不同,魏大爷不看电视,不和别人聊天,更不在走廊上散步,眼睛不会离开输液管,“所以刘婆婆从未出现过液输完了,空气进入输液管的状况,全是魏大爷的功劳。”

从ICU搬回妇产科病房后,每次刘婆婆需要护士,魏大爷都督促护士第一时间赶到。杨惟怡照顾其他病人忙不过来,魏大爷就一路跟在她身后,各个病房串门,直到她来到刘婆婆的病房。“有时候我们觉得不耐烦,但看到魏大爷关切的表情,就什么怨言都没有了。”一名护士说。

一开始,杨惟怡有些无法理解,“魏大爷对刘婆婆这么好,但老两口一说话,就是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谁,他们的沟通方式就是吵架。”到后来,两位老人让她想起了郭涛和梅婷演的电视剧《父母爱情》,他们就是这样过来的,让人羡慕。

本周,刘婆婆就可以出院回家了。魏大爷说,他和老伴1961年结婚,婚后他一直在西藏工作,把整个家庭甩给了在成都的刘婆婆。这么多年,他从未参加过两个儿子的家长会,他对刘婆婆和整个家庭都亏欠太多。退休后刘婆婆又接连患上癌症,但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陪着刘婆婆多享享福……

新闻推荐

李月秋:婉转清丽唱清音

很多人都放过风筝吧,我觉得放风筝其实放飞的是心情,把尘世的一切烦恼忧愁,统统放掉。春天来了,一天,我偶尔在浣花溪公园附近看到放风筝的孩子,此时正是杨柳如烟桃花灼灼,看着满天飘飞的风筝,感受着熏人欲...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