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电销入市十年 2017保费收入 平安独占近5成

成都商报 2018-04-02 02:13 大字

“您好,我是XX人寿保险的电销客服……”这样的电话想必您时常接到。在不少人看来略有些“扰民”的人寿保险电话销售事实上在国内保险销售渠道里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完善并简便了市民购买保险的销售方式,让越来越多有保险需求的消费者可以更快捷更轻松的买到自己心仪的保险产品。从人寿保险电话销售渠道进入国内市场,转眼已存在了十年,发展稳健。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了《2017年寿险电话营销行业发展形势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寿险电销行业实现规模保费199亿元,较2016年增长21%。

马太效应 平安人寿一家独大

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寿险电销行业实现规模保费199亿元,全年保费收入来自经营电销业务的29家人身险公司,其中中资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均占主导。数据显示,29家公司中,中资公司18家,外资公司11家。2017年,中资公司规模保费153亿,占比77%;外资公司规模保费46亿,占比23%。中资公司保费增速超外资公司,中资公司规模保费较2016年提升22%,外资公司规模保费较2016年提升16%。在这29家公司中,平安人寿、招商信诺、大都会人寿、泰康人寿和阳光人寿这5家公司的保费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合计占据了市场76%的份额,其中平安一家公司市场份额高达46%,市场集中现象明显。

从业人员 连续三年增速下滑

虽然电销渠道的保费规模在持续增长,但从业人员的数量增长幅度却在连年下滑。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寿险电销从业人员已连续三年增速出现下滑,行业整体年度脱落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放缓。

外资险企 人均产能优势明显

2017年,行业整体电销业务月人均产能为2.3万元,较2016年增长15%。在开展电销业务的公司中,月人均产能在2-3万元的公司最多,有9家,占比超32%;月人均产能在1-2万元的有8家,占比29%;此外,月人均产能在1万元以下的公司有4家,占比14%;月人均产能在3万元以上的有7家,占比25%。

从各公司来看,人均产能前十名有六家为外资公司,其中,光大永明和招商信诺人均产能均在4万元以上。但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平安人寿的,其人均产能却仅为2.7万元,远低于外资险企。

究其原因,保险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平安人寿投入的人力多拉低了人均产能。其次,电销作为一种远程销售方式,品牌公信力对销售促成的作用比传统渠道更为重要。不少人均产能排前十的外资公司,其销售渠道大多与银行有关,银行有着品牌公信力、范围经济、业务机会等多元化效应,在电销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主力险种 意外险占总保费36%

2015年至2017年期间,寿险电话营销的主力险种发生了不小的改变。意外险从2015年的收缩态势一跃成为2016年、2017年寿险电话营销的主力险种。2017年,意外险以71亿元的规模保费仍为电销渠道的主力险种,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36%。人寿保险全年实现保费58亿元,成为第二大险种。健康险实现保费42亿元。此外,年金保险实现保费27亿元,占电销渠道总保费的14%。成都商报记者 田园

新闻推荐

美团:承诺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与传统出租汽车融合发展

美团网约车平台相关负责人当天签订了承诺保证书,承诺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并实行明码标价,不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杜绝不正当价格行为和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等。美团打车(成都)还承诺实时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