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缓解老人“求学难”别只靠老年大学

济宁晚报 2018-03-30 09:25 大字

■本报评论员 宋延坤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老年大学陆续在各地兴起,这类大学的出现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在求知、社交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也为众多老年人的子女减轻了不少负担。不过,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悄然到来,老年大学也遇到了很多考验,其中,“求学难”就是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之一。

日前,有消息指出,各地老年大学都出现了学位紧张的问题,有个别学校甚至还出现了老年人凌晨三四点钟就开始排队报名的现象。学位为何如此紧张?媒体给出的这样几个细节也许很能说明问题:辽宁老干部大学有位学员学了24年仍不想毕业,成都市老年大学一位八旬“学霸婆婆”在学长达28年、拿了8张毕业证,浙江安吉老年大学有位学员20年里始终甘当“留级生”……针对这一现象,有网友建议地方政府加大老年大学的扩容工作,也有网友认为校方应该拿出相应的措施,通过劝退“学霸”等方式尽可能节约出更多学位。那么,这两种建议是否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建议虽然看起来有一定合理性,可其局限性也非常明显:首先,据联合国人口署数据,我国已进入老龄化人口快速增长阶段,65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于2025年达到2亿,2050年将突破3亿。因此,笔者认为,即使各地方政府在最大程度上对老年大学实行扩容甚至是增加学校的数量,可和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相比,那也很难发挥出很明显的作用;其次,老年大学是服务性机构,应该尽可能满足所有老年人的需求,如果设置各种入学门槛甚至清退学员,既有歧视部分学员的嫌疑,也不能体现老年大学其本身的服务属性,这也违背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初衷。

设立老年大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老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因此,要想缓解老年人“求学难”的问题,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如何解决“需求”的这个根本问题上,而不是纠结于新增加多少所老年大学,再或是去设立各种各样的入学门槛。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让更多老年人都能得到“求学”的机会,除了需要各地老年大学充分挖掘现有潜力等基本工作以外,还应当加大社区老年人教育的工作力度,打造出更多类似于老年大学、具备寓教于乐功能的学习平台。

笔者在查阅近年来媒体的报道后就发现,一些地方政府为满足老年人群体在精神、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在社区设立了很多诸如老年人课堂、社区老年大学、老年大学辅导站、老年大学社区分校等老年教育机构,形成了一种合作办学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存在,不仅满足了很多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给老年大学的招生工作减少了压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老年教育体系。试想,如果这种好现象越来越多之时,一些地方老年大学也许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总是面临学位紧张的问题吧?

要想让更多老年人都能得到“求学”的机会,除了需要各地老年大学充分挖掘现有潜力等基本工作以外,还应当加大社区老年人教育的工作力度,打造出更多类似于老年大学、具备寓教于乐功能的学习平台。

新闻推荐

第50届成都国际熊猫灯会圆满落幕

3月10日晚,第50届成都国际熊猫灯会在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完美落下帷幕!2018年2月10日,第50届成都国际熊猫灯会正式开幕,喜迎各方来客。为期28天的灯会共计接待中外观灯游客22万人次,成都国际熊猫灯会的...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