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2017年扶贫再贷款限额176.17亿元,比年初增加42.82亿元 央行成都分行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结合四川实际,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撬动作用,加强与产业、财政、担保等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依托自主开发的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强化台账、回访、考核、通报四环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贷款利率加点幅度规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和***的信贷支持力度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取得积极成效。
“名单制”管理持续推进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与经信委、科技厅、高新区管委会等相关部门联合筛选扶持科技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文化旅游、绿色、双创等小微企业,建立重点支持名单,在货币信贷大数据监测分析系统“天府融通”板块中向全省各金融机构推荐,同时依托系统组织开展支小再贷款政策效果问卷调查,掌握政策落地情况。组织各市州举行30多场运用央行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集中签约活动,促进银、政、企、担保与再担保五方建立支小贷、新型银担合作模式。针对部分市州没有支小再贷款承贷主体的情况,督促地方法人金融分支机构向其异地总行争取支小再贷款资金,扩大政策覆盖面。甘孜、阿坝运用支小再贷款实现突破,支小再贷款政策惠及四川全部21个市州。
“基地化”运用成效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将支农再贷款资金优先用于“插花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规划的现代农业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支农再贷款限额262亿元,余额193.41亿元,比年初增加14.56亿元,余额排名全国各省区第四。10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向3000余家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25万余户农户发放了优惠利率贷款。金融机构运用支农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2%,低于运用其他资金发放同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27个百分点。全省各市州已建成粮食生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支农再贷款示范基地272个。
金融***到村到户到产业
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扶贫再贷款限额176.17亿元,余额135.2亿元,比年初增加42.82亿元,余额排名全国各省区第四。其中,深度贫困县扶贫再贷款余额27.82亿元。57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借用扶贫再贷款发放金融***贷款,其中直接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69.2亿元,惠及贫困人口33.46万人。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发放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3%,低于运用其他资金发放同类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3个百分点。
积极推进再贴现业务
该行制定再贴现“科票通”“小微票据通”实施方案,指导辖内各中支与当地经信委等部门建立协调机制,结合“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工程”,共同遴选一批科技型、战略性新兴行业中小微企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纳入再贴现定向扶优重点,对于名单库企业采取快捷办理流程。
加强对特定领域的信贷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建立完善“按月统计、按季监测、按年评估”机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确保抵押补充贷款资金投向、利率符合政策规定。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发放的特定贷款余额1350.41亿元,涉及项目个数256个,1—12月三家银行累计运用抵押补充贷款资金467.82亿元,贷款平均利率4.40%,低于其运用自身信贷资金发放的同类贷款利率0.54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棚户区改造、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水利项目、农村公路等特定领域建设。金融机构运用再贴现资金办理的票据贴现利率低于其同类贴现加权平均利率0.46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张惠 杨丽娟
新闻推荐
工作中的高剑(右二)尧牧野在2017年世界球迷大会上发言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坚持。“60后”“70后”“80后”各不相同,尧牧野和高剑,两个身份不同的体育产业人,从事的领域划分不同,相同...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