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胡琴音乐人才培养》昨在西南民族大学开班
昨日上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胡琴音乐人才培养》,在西南民族大学正式开班,校长曾明教授用唐代诗人岑参的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学员形象地讲述了一段胡琴的文化历史。“《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首次将少数民族音乐中的胡琴艺术纳入学科体系,聚焦藏、彝、侗、壮民族多形态的胡琴音乐,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音乐学家乔建中在开班仪式上兴奋地表示。
胡琴始于唐代,有包括二胡等60多种样式。《胡琴音乐人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西南民族大学校长曾明感触颇深,他用春节期间,寂寞了近三百年的小诗《苔》因为央视一套播出而一夜刷屏举例。“支教老师梁俊带着一群贵州山区的孩子吟唱袁枚的这首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让我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这是袁枚写给古人,也是写给今人的,要像苔花一样,勇敢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传统文化穿透岁月的时代感和深层的感召力。”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穆兰向记者介绍,《胡琴音乐人才培养》是对西部少数民族弓弦乐器传承与发展的一次大梳理,项目聚焦的藏弦胡、彝弦胡、侗族牛腿琴、壮族马骨胡等多形态的胡琴音乐,从教学、表演、创作、理论四个方面对学员进行培养,以高质量作品创作、展演为成果,侧重胡琴艺术文化多视角的解读与理解,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胡琴音乐人才培养》项目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西南民族大学教授谭勇透露,《胡琴音乐人才培养》师资雄厚,云集了42位名师专家,包括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刘锡津、名誉会长鲁日融,乔建中教授、曾明教授、谭勇教授,著名二胡演奏家蒋才如,以及侗族牛腿琴传承人蒋步先、彝族胡惹传承人吉拿铁达等。
谭勇教授介绍,项目团队今年1月启动招生,经过严格甄选,最终确定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胡琴专业教师,从事藏、彝、侗、壮胡琴表演、创作、乐器改良的专业人士20人为项目学员。“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力争提升专业技能、拓宽艺术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以达到抢救、保护、整理、推广和普及西部多形态胡琴艺术形式。还将建立少数民族胡琴艺术研究中心,对胡琴进行专项性研究。”
成都商报记者注意到,项目的课程安排全面丰富,《历史音响与20世纪二胡艺术的文化建构》、《蜀派二胡的发展流变》、《西南民族音乐研究》、《藏族弦子及藏族民间音乐素材采集》、《胡琴学员创作作品解析与提高训练》等,理论与实践并重。据悉,项目将以音乐会与论文、音乐集成等内容为结项成果。
成都商报记者 任宏伟
新闻推荐
由成都市体育局主办,“我要上省运,健康成都人”成都市羽毛球精英赛暨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羽毛球成都选拔赛(群众组),17日在尤尼克斯和嘉天健赛事中心拉开帷幕,来自成都各地的128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