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李敬泽首推杜甫草堂“重温诗圣民胞物与的胸怀”
“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重温诗圣民胞物与的胸怀” “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大型系列活动,不仅引发川内各界的强烈关注,也在国内文化领域引起不小的震动。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多次入川,对四川文化深有了解、热爱。近日李敬泽在成都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谈到了他心目中的天府文化地标,他重点提到了纪念诗圣杜甫的杜甫草堂。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李敬泽就曾到过杜甫草堂,草堂、成都,都给他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杜甫一生颠沛流离,只有在成都的短短几年,才过上了稍微舒适的日子,写出那些让我们印象极为深刻的诗篇。读者时至今日依然能从《春夜喜雨》中,感受到他在这个城市平和的生活状态。在闲适的生活下,杜甫才会关注到春雨,这首诗也最能表现他在成都的幸福日子。30多年前,我来成都的时候,街道上人不拥挤,空气里散发清简气息,很舒服。”
李敬泽喜读经典,杜甫的诗是他经常重温的,“四川是盆地,但我们不会忘记成都从古至今涌现了一座又一座文学高峰,比如杜甫,这里有千年文学历史的杜甫草堂。杜甫,这位伟大,甚至我认为是最伟大的诗人,生当乱世,在大地上颠沛流离,茫茫大地,久久找不到一个地方安居。他来到成都,有一块地,可以让他盖起房子,生活、感受。在此期间,完成伟大的诗篇。杜甫证明了,大地不再只是自然意义上的风景,诗人也不仅仅行走在风景中,而是走在大地上,走在黎民苍生之间,并与之紧密相连,为老百姓呼喊。正因如此,杜甫才成为诗圣杜甫,才成为复杂、有力、准确的文学表达。而成都杜甫草堂的存在,让我们有机会更直观地重温诗圣,重温行走在大地的杜甫,感受他民胞物与的胸怀。”
李敬泽还提到,不仅在唐代,甚至近代直到抗战时期,当整个中国都摆不下一张书桌时,四川依然可以提供一片安静的天地,“不光是四川本地,对于中国所有的文人,我认为,四川都可算是精神上的家乡。成都作为伟大的美好的城市,它了不起在于,从唐代开始就是一个适合艺术家、诗人生存的地方,当然也是一个适合做大事的人生存的地方。不管世道如何,四川都是安顿身心的地方。这是一个城市最宝贵的素质和基因。”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市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资深副总裁、成都BMA项目负责人俞学良: 一个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共同成长
俞学良成都机遇在俞学良看来,成都还有更多机遇。新一轮成都城市总规再次“加码”城市空间结构,提出要构建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实现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